关键词:
槟榔
HBV
吉兰-巴雷综合征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GBS患者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肝功能和HBV核酸定量,治疗及转归等,结合文献复习,总结GB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3岁,平均28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发病2周时达高峰,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恢复。肌电图提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受损,下肢重于上肢7例,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均受损7例,其中感觉神经受损重于运动神经1例、轴索损伤为主7例;F波异常6例;AST和(或)ALT异常5例,HBV核酸定量升高5例。7例患者均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fusion,IVIG)联合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治疗5 d,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发病半年后随访,7例患者病情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结合病例及文献复习,考虑GBS发病机制为槟榔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诱发或加重HBV感染肝脏,导致肝功能受损,并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GBS。结论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患者更容易发生GBS,临床表现以神经轴索损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