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抗酸染色
克利夫兰劳森菌
厌氧菌
革兰氏染色
摘要: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的认识。方法总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道的16例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64(30,68)岁,中位病程16(7,51)d。所有患者均形成脓肿病灶,64.7%(11/17)患者出现发热症状,94.1%(16/17)患者伴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或手术史。感染部位分别为4例乳腺、4例腹腔、2例皮肤、2例肝脏、1例背部、1例血管移植区、1例腹股沟区修补区、1例硬膜下及1例胸部。58.8%(10/17)发生于术区部位。12例提供血常规白细胞数据患者中,所有患者白细胞均升高;13例提供革兰氏染色结果,69.2%(9/13)患者为革兰氏阳性杆菌阳性,15.4%(2/13)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及15.4%(2/13)革兰氏染色阴性。92.3%(12/13)抗酸染色阳性,仅1例抗酸染色阴性。细菌培养中64.7%(11/17)阴性,23.5%(4/17)厌氧菌阳性,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及1例革兰氏阳性杆菌阳性。所有确诊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的手段均为基因测序检测到16S rRNA。所有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1例因被误诊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予抗结核治疗,52.9%(9/17)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有效;88.2%(15/17)手术清创及引流,88.2%(15/17)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遇到抗酸染色阳性时,除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外,还需警惕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可能,行16S rRNA基因测序是诊断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的关键,避免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