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摘要: 传统的高三复习策略是先复习基础和主干知识,再用专题、微专题深化主干知识,最后采用题海战术.这样的复习策略看似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实则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难以应对全新高考题中的复杂情境."再情境化"就是以某一主题整合情境素材,结合"一镜到底"策略重新编排设计问题,在新情境的问题链中不断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 硝化作用 氮转换 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
摘要: 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制约大同盆地居民生活品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地下水硝酸盐的污染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当地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硝酸盐在地下水中的污染来源多样,且其转化过程错综复杂,这导致一旦地下水遭受硝酸盐的污染,治理将变得极为困难.因此,查明大同盆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分布特征和污染源,对于准确理解地下水硝酸盐的形成过程、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水化学分析和多同位素技术(δ18O-H2O、δ15N-NO3-和δ18O-NO3-),研究了大同盆地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及转化过程,借助MixSIAR模型定量解析了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地下水中NO3--N、NO2--N和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32.07 mg·L-1、0.96 mg·L-1和0.61 mg·L-1,NO3--N占主导,最高浓度达538.61 mg·L-1,超过地下水质量(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20 mg·L-1)27倍,超标率达39.13%;垂向上, 地下水NO3--N浓度随井深增加而降低,即浅层地下水(均值34.26 mg·L-1)>中层地下水(22.05 mg·L-1)>深层地下水(13.07 mg·L-1).(2)硝化作用是地下水氮转化的主要机制,反硝化作用不明显.(3)污水粪肥、土壤氮和化学肥料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浅层地下水:污水粪肥(33.6%)>土壤氮(33.5%)>化学肥料(21.5%)、中层地下水:污水粪肥(43.3%)>土壤氮(34.4%)>化学肥料(18.1%)和深层地下水:土壤氮(54.4%)>化学肥料(25.1%)>污水粪肥(18.5%),不确定性分析表明化学肥料和土壤氮的不确定性指数UI90值较高,对硝酸盐污染的贡献率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研究成果为地下水氮转化和污染来源解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深部岩石力学 岩石弹性模量与应力的相关性 半解析解 微分方程法 板裂
摘要: 考虑岩石弹性模量与应力的相关性的影响,推导、验证了一种静水压力下连续-各向同性-小变形-线弹性-弹性模量与最小主应力相关-无限大的厚壁筒应力求解的微分方程法,并结合格里菲斯强度准则,分析了圆形隧洞围岩拉应力分布(由最大拉应力σtmax及其到洞壁的距离d量化)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埋深h、隧洞半径r0和支护应力p0),结果表明:微分方程法的计算结果可靠;σtmax与r0无关,随h增加而单调递增,随p0增加呈现“不变-下降”的特征;d与r0呈正比例关系,随h的增加呈现出“不变-增加-减小”的特征,随p0的增加先下降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