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二元液滴碰撞
聚并破碎模型
尺寸分布模型
圆柱绕流
耦合场
摘要:
本研究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液滴二元碰撞模型和液滴尺寸分布模型,阐明了绕流湍流和电场条件下液滴发生聚并与破碎的总约束条件,拓展了电破乳过程中流体湍流特性与液滴聚并破碎行为的双向耦合特性研究,考察电场参数、流场参数、物性参数等对液滴破碎聚并的影响机制,建立具有一般化形式的液滴聚并破碎速率和子尺寸分布理论模型,对原油脱水技术的进一步的提高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
首先,基于流体动力学和碰撞动力学的原理,构建了二元液滴碰撞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参数下二元液滴碰撞的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液滴碰撞后在惯性力、表面张力和粘性力的共同作用下会发生形变,随着We数的增大,液滴的形变逐渐增大,依次表现出聚并、分离、破碎三种结果,且碰撞结果之间存在临界韦伯数。
然后探究了不同参数对临界韦伯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韦伯数的大小受流场参数、物性参数、碰撞参数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聚并和分离的临界韦伯数We1以及分离和破碎的临界韦伯数We2均随着液滴尺寸D的增大而减小,随尺寸比γ的增加而增加,随界面张力系数σ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场强E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与对心碰撞相比,偏心碰撞结果要复杂的多,且不同碰撞结果间的临界韦伯数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为研究偏心率B对碰撞结果的影响,绘制了碰撞结果关于偏心率B和We数的诺谟图,可用于判断不同偏心率下在不同韦伯数时的碰撞结果。最终得到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聚并和分离的临界韦伯数We1以及分离和破碎的临界韦伯数We2的函数表达式。
其次,基于相场模型,建立了液滴粘性剪切破碎模型和电场破碎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下的不同破碎过程。研究发现,粘性剪切破碎与Ca数有关,当大于临界Ca数时液滴破碎。临界Ca数随液滴尺寸D的增大而减小,随连续相粘度μc的增大而增大,随界面张力系数σ的增大而减小,并求得了临界Ca数随各参数变化的函数表达式。研究还发现,电场破碎与Su数有关,当大于临界Su数时液滴破碎。临界Su数随液滴尺寸D的增大而减小,随界面张力系数σ的增大而减小,并求得了临界Su数随各参数变化的函数表达式。
在液滴二元碰撞和单液滴破碎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液滴尺寸分布模型—CPT(collision and phase transfer)模型。CPT模型系统地考虑了碰撞聚并、粘性剪切破碎、电场破碎和碰撞破碎对分散相液滴的影响。通过验证发现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能够预测液滴尺寸分布,并且具有良好的普适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物理场以及耦合场。
最后,利用CPT模型,对绕流场和脉冲电场耦合作用下的液滴聚并特性开展研究。研究表明绕流场可以促进分散相液滴的聚并,聚并效率与流速和圆柱直径有关。且绕流场中存在促进液滴聚并的最优圆柱直径,为0.03m;存在促进液滴聚并的最优流速,为2m/s。在绕流场的基础上,将脉冲电场与绕流场进行耦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聚并效率,聚并效率与电场幅值和频率有关。存在促进液滴聚并的最优场强幅值,为4k V/cm;存在促进液滴聚并的最优频率,为120Hz。将相关结果与实验结论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CPT模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