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数学建模教学
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录像
专家咨询法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全国各地先后开展数学建模课程,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数学建模课堂.评价作为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反馈教育教学成效的核心工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活动有诊断、导向、激励作用,因此若有一个合理、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会在评价建模课堂教学的同时发挥其诊断功能,促进一线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梳理文献发现,自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2017)》)颁布以来,数学建模素养的评价研究受到国内教育研究的广泛关注,却少有针对数学建模课堂的教学评价研究,本文从课堂教学评价角度建立针对中学数学建模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诊断建模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基于以上目的,本文的研究问题为:(1)如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2)如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3)评价指标体系在实施中是否有良好的信、效度?
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标(2017)》、《数学建模教学与评估指南》中对中学建模教学的建议与评价的要求以及教学评价理论基础,初步拟定数学建模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经过多轮专家咨询来修改与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以数学建模课堂教学视频为评价对象开展评价,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
经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文本研究、录像观摩和专家意见咨询的基础上,从“教师”、“学生”、“效果”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五项一级指标:建模选题、教学调控、过程参与、学生合作和学习效果,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包含相应的二级指标,共22项二级指标(建模选题下包括现实性、适切性、开放性、价值性,教学调控下包括启发引导、生成诊断、回应评价、组织协调、情感支持,过程参与下包括理解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结果、完善模型,学生合作下包括分工合理、有效交流、积极参与,学习效果下包括建模认知、建模能力、问题解决、价值认知),按照课堂教学活动实际表现与各指标评价标准所描述情况的匹配度进行评估.
(2)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专家对于指标体系各指标重要程度的意见,根据专家咨询的数据形成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统计出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64、0.136、0.277、0.104、0.219.根据各级指标的权重,研究得到如下模型:S=0.034A1+0.081A2+0.042A3+0.106A4+0.043B1+0.022B2+0.026B3+0.019B4+0.027B5+0.0710C1+0.075C2+0.046C3+0.023C4+0.030C5+0.033C6+0.024D1+0.033D2+0.046D3+0.048E1+0.074E2+0.037E3+0.061E4.(其中,S表示总得分,A1表示“建模选题”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现实性”的得分)
(3)为了检验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邀请两位数学教育的硕士研究生,要求她们利用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独立地评价6节数学建模课堂教学视频,通过她们的评分数据来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首先,通过评分者信度系数来验证该指标体系的信度,结果显示,两位评价人员的评分者信度系数为0.886,表明她们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质量评价时的一致性很高,指标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信度较好.然后进一步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研究采用“建模选题”“教学调控”“过程参与”“学生合作”和“学习效果”等分量表得分预测总量表得分,并由决定系数(R平方值)的大小判断.结果表明,各分量表预测总量表的决定系数值分别达0.887、0.923、0.923、0.729、0.934,表明评价指标体系有良好的效度.综上,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