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高速双轿厢电梯
活塞效应
伯努利方程
理论模型
CFD数值模拟
摘要: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和人口压力的增加,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快速发展,为进一步降低建筑成本并提高垂直运输效率,在单一井道中设置多个独立运行轿厢的通井道电梯SMCE(Single-hoistway multi-car elevator)快速兴起。然而当电梯在通井道内超高速运行时,由于井道壁面空间限制、井道气流粘性以及井道壁-轿厢壁表面的相互摩擦作用,气流无法及时顺畅的绕流到轿厢后方,从而导致显著的活塞效应,加大了电梯运行的气动阻力、气动噪声及风致振动。因此探究通井道内活塞风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参数对轿厢气动力及通井道活塞风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为主,辅以实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理论建模分析的方式对通井道内活塞风的形成机理、变化规律及轿厢的气动力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研究通井道内超高速电梯气流运动规律的研究人员和设计通井道通风的技术人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超高速双轿厢电梯数值仿真研究方法、三维数值模型构建及求解设置、数值模拟结果可视化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考虑到井道内实际活塞风气流的复杂运动,在合理且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对数值模型做出了合理简化。进一步基于简化后的三维几何模型构建了可用于数值模拟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连续性方程、雷诺平均方程及RNG k-ε湍流模型来描述井道内气流运动。最后,通过将通井道内流场分区域划分及多区域动态分层方法实现了超高速双轿厢电梯的运行全过程数值模拟,并将流场内的速度变化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其次,考虑到超高速双轿厢电梯真实服役环境下运动全过程的四个阶段:加速、匀速、减速和停止,基于流体力学非定常流动的伯努利理论,对通井道内活塞风的产生及发展变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电梯运行全过程(加速、匀速、减速和停止)的速度变化特点,构建了通井道内超高速双轿厢电梯轿厢上行、下行、交会时通井道内活塞风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对超高速双轿厢电梯轿厢运行全过程中活塞风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
然后,以课题组合作电梯公司的一座120m超高速电梯试验塔为实验研究基础,1:1实地搭建了井道活塞风变化规律及轿厢气动特性实验验证平台,并在井道内放置GM8903热敏式数字风速测量仪进行井道内部的风速测量,然后采用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PMCC)和平均偏差误差(MBE)对实验测试数据、理论计算数据、CFD数值模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准确评估了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正确性,充分验证了理论模型分析结果与数值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在已验证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的基础上,系统探究了不同轿厢间距、不同井道阻塞比及不同井道高度下超高速双轿厢电梯轿厢交会过程中轿厢的气动阻力、气动横向力变化。深入分析了不同井道-轿厢参数对通井道内活塞风的影响机理,阐明了不同影响参数(电梯运行速度、轿厢高度、井道高度、阻塞比和沿程阻力系数)与通井道内活塞风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揭示了其相互作用机制。进一步归纳了不同参数影响下井道内通风效率变化规律,获得了综合多参数影响的井道通风率理论预测公式。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5个影响参数对井道内活塞风的影响程度,进而确定了对井道内活塞风影响程度最大的参数,为井道内活塞风的有效利用和规避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同时为工程师设计井道通风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