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
医疗市场竞争
医疗卫生费用
摘要:
2010年至2021年,我国各项医疗卫生费用呈持续攀升的趋势。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缓解群众就医负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推进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鼓励合理竞争,限制公立医院不合理扩张,并大力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主流观点认为医疗服务市场仍处于公立医院垄断的阶段,但也有意见认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正在改变这一格局。学术界对于医疗机构间竞争是否能降低医疗费用存在分歧。一方认为市场竞争加剧会促使医疗机构之间出现价格竞争,从而降低医疗费用。但另一方认为竞争可能产生“医武竞争”并加剧了过度医疗,导致医疗费用上升。
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对卫生服务市场格局和医疗卫生费用会产生何种影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评估。基于2010年至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本文以我国三十一个省(市)的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wo-way fixed effects model),探讨了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竞争程度对各项医疗卫生费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竞争程度均呈上升的趋势,但东部地区竞争度相对偏低于西部地区。第二,门诊服务领域的竞争有利于控制医保基金支出,但会增加门诊次均费用。第三,住院服务领域的竞争未能起到显著的降费效果,并增加了住院人均药费和政府卫生支出。第四,手术服务领域的竞争仅提高了人均手术费用,对医疗卫生费用的影响范围有限。第五,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竞争在东中西部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存在显著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控费效果较显著,但中西部地区的费用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应通过如限制大医院开设门诊和建设并赋予全科医师就医自由等多种方式,鼓励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在门诊服务领域竞争;进一步改善我国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机制,促进医保支付方式的革新,加强对住院服务领域竞争的管理;保证新医疗技术的合理应用的同时,要加强对各级手术服务的管理,逐步推行日间手术的开展,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服务;优化东中西部医疗资源配置,构建统一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强和鼓励医疗人才培训和流动,推动医联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