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企业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摘要:
在全球科技革新和产业转型的浪潮中,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国家经济社会繁荣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医药领域,强化创新能力对于保障民众健康和应对系统风险至关重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自实施以来,已在增强企业创新成果方面显示出显著成效。近年来,该政策力度持续增强,2021年,对制造业的加计扣除比率从75%提高到100%,旨在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创新成果市场化,以促进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改善企业财务表现。深入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更精准地调整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本文立足于市场失灵理论、税收激励和内生增长理论,采用定性方法探讨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变化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根据2020年版中信对A股的行业分类,选取2012年至2022年间A股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和医疗器械三个医药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评估提高扣除比例的政策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测试。此外,文章根据企业异质性分组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效应;另一方面,引入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探究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最后,根据政策执行情况和实证结果,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提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能刺激医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产出,尤其在企业盈利状况不佳时效果更为明显。在作用机制中,融资约束起到了中介作用,通过减轻融资压力来推动企业创新。在特异性分析中,发现该政策对国有企业和大型市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尤为突出。
据此,本文建议应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幅度,重点支持初创企业的研发扣除政策,同时完善相关管理规定,优化配套激励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