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价值医疗
医疗费用支出
生活质量
摘要:
自21世纪初,我国就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形势日益严峻。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5.4%,已经超过国际深度老龄化标准,在老龄人口持续增加的同时,失能、失智老年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来看,老年人的照料工作通常由子女或其他亲属承担,但随着家庭结构的日趋缩小,传统的家庭照护功能不断削弱,再加上长期照护相关政策与保障的缺失,出现了大量“以医代养”现象,一方面增加了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另一方面也给医疗资源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我国开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至今已有49个国家级试点城市。随着制度的不断推进,其现实政策效果如何,是否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健康服务体系转型的价值医疗理念,即在影响医疗费用支出的同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如何,能否在不损害甚至是改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医疗费用支出降费,这是本文所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同时对现阶段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实践,包括实施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汇总分析。其次,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以及机制分析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随后,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2013、2015、2018年四期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从价值医疗理念出发,选取第一批21个国家级试点城市,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中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接着进行年龄、性别、收入水平与地区异质性分析,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对回归结果进行验证。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主要如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中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具有显著的降费作用,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整体上来看,符合当下健康服务体系对于价值医疗理念的追求。此外,制度的实施还存在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及地区异质性影响。基于当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逐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惠及更多中老年群体;第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服务供给,一方面增加相关服务供给,另一方面多样化供给内容,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第三,完善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与质量监督体系,促进长期护理服务的规范化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