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住院费用
市级统筹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摘要:
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是中央一直以来的要求,是应对我国医保基金财务困境、增强医疗保险基金互助共济能力和缩小地区间保障水平差异的既定举措。因此,深入分析提高统筹层次是否会增加医疗费用支出,对下一步的改革至关重要。已有文献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医保统筹层次提升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定量文献不多,也很少有学者从监管方道德风险的视角出发研究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对于医疗费用的影响。从实践调研和政策中了解监管方的道德风险,并结合实证探究市级医保统筹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据此探讨关于医保基金使用的有效监管方式,对于在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考虑到2020年新冠疫情对个体医疗行为产生了较为普遍的影响,故采用2012年至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以道德风险理论作为支撑,并结合实地调研,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方法(Overlapping 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s)探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并基于对年龄、统筹模式和日常就医医院类型的异质性分析,为保障基金安全提出意见和建议。
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导致参保人的住院费用显著增加,这一影响在不同的市级统筹模式、年龄群体和就医类型上存在异质性。统收统支、分级管理模式的市级统筹会显著正向影响个人的住院医疗费用支出,而调剂金和统收统支、垂直管理模式对个人的住院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不显著;整体上看,60岁以下人群在市级统筹后,其住院医疗费用上涨明显;同时,市级统筹后参保人越是倾向于选择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其住院医疗费用的上升程度就越大。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政府一是需要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管,来减少因医患双方道德风险引致的医疗资源浪费;二是尽快做实医保市级统筹,并及早完成医保省级统筹,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三是应加强对群众的健康素养教育,从源头直接减轻基金支出的压力。具体地,本文建议:(1)市级政府应当做好对基层政府的监管,例如可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监管效能,并采取例如绩效考核等措施激励基层相关机构的监管意愿;(2)尽快做实医保市级统筹,在合适时机尽早完成医保省级统筹,通过高位推动切实保障统筹政策落实到位;(3)加强治未病理念的宣传,提高主动预防疾病的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对医疗资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