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政策调整
研发投入
增量效应
异质性
摘要:
科技与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研究与开发投入则是推动创新的重要供给要素。由于创新本身存在周期长、不可逆、失败率高的特点,仅靠市场无法使企业R&D投入达到最优,同时R&D也具有高投入性、正外部性、其产出超过专利保护期后就成为公共产品等特点,导致企业往往在研发活动中存在短视投资行为,因此各国政府普遍使用税收优惠政策等“有形之手”来进行干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企业的创新行为,因此科学评价创新导向税收激励政策对研发投入的增量效应对于政策的执行和完善至关重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激励政策,其通过增加可抵扣的研发费用额,从而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来刺激企业增加创新活动。近年来,政府逐渐增加对这一政策的使用频率。那么研发激励政策是否会引起企业新增研发活动?其程度如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概述政策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效果进行综述,在信号传递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样本偏差进行处理,从而获取政策的净效应,并探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投入增量效应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构建增量分析模型来对政策的激励作用进行论证,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运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7和2018年的数据,在增量概念评估框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创新投入激励作用。研究发现:政策调整会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具体表现为政府每免征1元的税收,企业就会额外增加2.20元的研发投入。其次,考虑影响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程度和区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行业集中度(也就是竞争水平较低)的企业在受到政策调整刺激后,其研发投入增长并不明显;而处于较低的行业集中度(也就是竞争水平较高)的企业其研发投入增加的幅度却很明显。这表明,对于行业集中度较低的企业,政府的相关政策更能起到激励和导向的效果。东部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政府刺激措施的响应更加敏感。在外部影响因素方面,政策所传递出的信号体现在释放企业创新质量潜在信息、提升外部投资者的认可、引导优势资源的聚集;内在因素考虑了行业特征,通过对行业进行分组发现,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更容易受到政策的激励引导,而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则没有明显激励效果,说明技术密集型企业受政府的政策激励作用更强。最后,进一步对行业和地区进行细分,分析了加计扣除的研发投入增量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差异。
本文的创新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动态跟踪政策近期调整,利用双重差分法深入研究新政与激励效应之间的关系,科学估计了2018年加计扣除政策对扣除率的调整所带来的增量效应。(2)本文将增量效应分析框架与PSM-DID方法结合,能相对较好地处理内生性问题,也能构成对因果关系的有效识别。同时,本文利用政策变更为契机,基于反事实计量的研究框架,估计享受政策组与假定其未受到政策调整干预的差异,并构建了研发投入增量指标,具体测度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方面带来的实际贡献。(3)结合企业的异质性因素,考察了加计扣除政策效应在不同行业特征、不同市场竞争程度和不同地区企业间的差异,拓展了政策激励效应的研究视角,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