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罕见病
SHA2011
直接经济负担
支持向量机
中断时间序列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摘要:
目的:探讨2020年甘肃省罕见病治疗费用及其在不同维度的分布情况,分析2015-2020年罕见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对罕见病住院费用的影响。以此揭示罕见病的卫生资源分布现状与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情况,为决策者精准制定罕见病的卫生健康策略、合理规划罕见病的卫生资源投入、探索降低罕见病患者个人经济负担的措施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2011),按照从上而下的原则,从官方统计数据中获取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数据,通过五级分层整群抽样获得的样本数据计算分摊系数,从人群受益、服务功能、机构流向三个维度对甘肃省罕见病治疗费用进行核算和分析。采用GDP平减指数对2015-2020年罕见病的住院费用数据进行贴现,并通过动态数列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构变动度分析,分析6年间罕见病住院费用的直接经济负担和变化趋势,以及观察住院费用的内部构成情况。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基于K-Means聚类分析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分析罕见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通过中断时间序列法探究2017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前后罕见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结果:1.2020年甘肃省罕见病治疗费用为6092.47万元。“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其他某些涉及免疫系统的疾患”位居甘肃省罕见病疾病类型治疗费用的前三位。从主要具体疾病看,血友病、苯丙酮尿症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位居甘肃省罕见病的治疗费用前三位,3种疾病的治疗费用占甘肃省罕见病人群治疗费用的56.38%。2.2020年甘肃省男性罕见病患者治疗费用高于女性罕见病患者。60岁以下人群罕见病治疗费用占甘肃省罕见病人群治疗费用的82.74%,以<15岁儿童人群的治疗费用最高。罕见病治疗费用的72.55%主要流向医院,以综合医院为主。在机构级别中,2020年甘肃省罕见病治疗费用主要流向省级机构,占比39.34%。3.2015-2020年罕见病次均住院费用从2015年的8704.25元上升至2020年的10521.55元,平均增长速度为3.21%。日均住院费用从2015年的999.46元上升至2020年的1309.25元,平均增长速度1.72%。次均住院天数从2015年的10.53天上升至2020年的11.43天。药品费是引起罕见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4.罕见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住院天数(0.365)、是否手术(0.150)、是否报销(0.134)、是否合并(0.111)、机构级别(0.065)、年龄(0.043)、是否开药(0.037)、机构类型(0.035)、疾病类型(0.031)、药品费占住院费用比重(0.030)。5.2017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前的个人卫生支出为2921.17元,调整后的个人卫生支出为2065.88元。政策调整后,罕见病的个人卫生支出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罕见病的平均医保报销占比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结论:1.男性治疗费用高于女性治疗费用,<15岁的儿童患者治疗费用最高。72%的治疗费用流向医院,以综合医院为主。55.77%的治疗费用流向省市级医疗机构。2.“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其他某些涉及免疫系统的疾患”为重点关注疾病类型。血友病、苯丙酮尿症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为重点关注罕见病种。3.2015-2020年罕见病的次均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和次均住院天数随年份增加而增加,药品费为构成罕见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住院天数、是否手术、是否报销为罕见病住院费用的核心影响因素。4.2017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后,部分罕见病患者的个人卫生支出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效果更明显。5.甘肃省罕见病的卫生服务需求释放不充分,政府应加快建立罕见病诊疗协作机制和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多层次罕见病医疗保障机制,给予罕见病人群更多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