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型功能材料
富集
处理
钴元素
洗脱
摘要:
钴是人体和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其通过生物累积放大后亦会对人体及生物体产生毒性。天然水体中的钴元素含量较低,通常低于仪器检出限,不能被准确检测,因此找到一种吸附材料对其富集后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钴也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随之产生的含钴废水经过前置水处理工艺后,再用功能材料吸附是达标排放的有效手段。因此,找到一种或几种性能好的吸附材料非常重要。吸附法是一种传统的富集、处理方法。活性炭和纤维素作为常用的吸附剂,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易获得等特点,但直接使用时吸附能力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吸附能力、增加吸附容量,本课题研究开发一种新型功能材料。该材料既可用于富集天然水体中的痕量钴,解决钴元素含量低,不能达到检出限的问题,亦能对工业废水中的钴元素进行吸附,从而降低环境风险。本课题选取聚乙烯亚胺、谷氨酸、对氨基苯磺酸以及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对活性炭、羟乙基纤维素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五种新型功能材料,对五种材料分别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动态解吸实验、稳定性以及再生性实验,探究其对水体中钴元素的富集、处理能力,并采用FT-IR、SEM对五种新型功能材料进行表征。研究表明:(1)采用水热法、超声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在其表面引入聚乙烯亚胺和谷氨酸得到改性活性炭材料1、改性活性炭材料2。改性活性炭材料1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 H为7,震荡120 min,投加量为0.40 g,初始浓度为50.00μg/m L,吸附率可达到73.35%左右;改性活性炭材料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 H为3,震荡15 min,投加量为0.40 g,初始浓度为5.00μg/m L,吸附率可达到99.00%左右。采用5.00 m L、2.00 mol/L盐酸溶液在新型功能材料中对10.00 m L、10.00μg/m LCo溶液进行吸附-洗脱实验,测得回收率分别为:71.06%、84.10%。(2)以羟乙基纤维素为基体,采用水热法进行改性,在其表面引入聚乙烯亚胺、对氨基苯磺酸、氢氧化钠得到改性纤维素材料1、改性纤维素材料2、改性纤维素材料3。改性纤维素材料1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 H为7,震荡90 min,投加量为0.28 g,初始浓度为5.00μg/m L,吸附率可达到85.33%左右;改性纤维素材料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 H为3,震荡120 min,投加量为0.14 g,初始浓度为50.00μg/m L,吸附率可达到71.45%左右;改性纤维素材料3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 H为5,震荡60 min,投加量为0.40 g,初始浓度为5.00μg/m L,吸附率可达到99.00%左右。采用5.00 m L、2.00 mol/L盐酸溶液在新型功能材料中对10.00 m L、10.00μg/m LCo溶液进行吸附-洗脱实验,测得回收率分别为:80.72%、57.14%、98.87%。(3)改性活性炭材料1对钴元素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改性活性炭材料2、改性纤维素材料1、改性纤维素材料2、改性纤维素材料3对钴元素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所有材料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4)改性活性炭材料1、改性纤维素材料1、改性纤维素材料3稳定性良好,吸附率维持在75.00%以上,洗脱率>90.00%,回收率>70.00%,RSD≤5.00%。(5)经改性后,功能材料表面结构愈加粗糙,且比表面积增大,更加有利于钴的附着。同时因为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吸引或静电排斥等作用使改性剂结合在基体上,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数目增加,更有利于结合污染物。综上所述,改性活性炭材料1、改性纤维素材料1以及改性纤维素材料3吸附性能及稳定性均良好,可用于富集天然水体中的痕量钴,也可用于吸附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钴。研究结果将为天然水体痕量钴的富集及水体中钴的处理提供新的材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