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混凝土耐久性
无损监测
氯离子监测
Ag/AgCl电极
应变监测
摘要:
国务院在2023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隧道(洞)建设规模巨大,但工程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坍塌等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对隧道开展结构安全耐久性监测可以实时获取结构耐久性相关数据,分析结构状态,从而在事故发生前进行有效干预,避免灾害的发生,大大降低隧道在施工及运维阶段的危险,因此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无损监测在近年来一直是土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基于现有技术,用于结构监测的各类传感器在适用性、经济性上尚有不足,进而影响了耐久性监测的工程应用。例如,在氯离子浓度监测方面,虽然Ag/Ag Cl电极因其制备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受到了极大关注,但存在着结构易损坏、响应电位受温湿度耦合影响较大等问题。而在应变监测方面,最普遍使用的电阻式应变片,亦存在工序繁琐、结构脆弱、受待测结构尺寸限制的缺点。因此开展Ag/Ag Cl电极的结构优化、湿度影响的探究以及新型应变传感器的开发等工作,对推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的工程应用与保障隧道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氯离子监测与变形监测两个方面展开。
一、以Ag/Ag Cl电极为基础改进混凝土结构氯离子在线无损监测技术。首先,通过在不同p H的液体环境下标定Ag/Ag Cl电极电位与氯离子浓度的关系,总结推导出了电极电位-氯离子浓度-p H的公式,并研究测试了Ag/Ag Cl电极的稳定性和工作限度,验证了电极的重复使用的能力。其次,通过对电极结构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强度与韧性,进而改善了电极保护外壳与混凝土间的界面兼容性,使其更加适用于混凝土环境。再次,通过将Ag/Ag Cl电极、参比电极及温湿度传感器埋入到水泥砂浆试块中,进行温度循环实验,测试了水泥砂浆凝固过程对Ag/Ag Cl电极电位的影响,探明了温湿度耦合作用对Ag/Ag Cl电极自身电位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替换埋入结构内传感器的方案,以保障监测系统的长期工作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Ag/Ag Cl电极在氯离子浓度监测方面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电极电位与氯离子浓度两变量线性相关。(2)Ag/Ag Cl电极埋入新拌合的砂浆后,水泥的水化过程不会导致电极电位出现较大波动,根据温度循环实验数据拟合出的Ag/Ag Cl电极电位-温度-湿度公式,证明了电极受环境湿度影响更大,Ag/Ag Cl电极与参比电极间电压值与温度呈负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3)对比替换前后的电极电位变化趋势,证实所提出的替换方案未对监测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
二、开发了一种水泥基材料原位应变传感器的制备及监测技术。该技术以铜粉导电胶为基本材料,利用其自身电阻变化率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特点,制备出了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应变传感器。首先,测试了传感器相关的基本指标,标定了胶体尺寸及环境温度与导电胶电阻的关系,建立了电阻-温度公式。其次,开展了混凝土构件的原位测试,以验证导电胶在实际混凝土工程应用中的工作能力。最终,将整套耐久性监测传感器应用于珠海市十字门海底隧道项目中,对衬砌管片进行耐久性监测与应变监测,并开发信号采集系统以及物联网监测云平台。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的铜粉导电胶应变传感器,具备良好的线性度、灵敏度以及较低的零点漂移与迟滞性差值。(2)增加导电胶体长度可以提高应变传递率,环境温度更高会导致电阻变化率升高,推导的公式可实现温度补偿。(3)混凝土原位测试证明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改进了混凝土结构氯离子在线无损监测技术,并开发一种水泥基材料原位应变传感器的制备及监测技术,优化了Ag/Ag Cl电极结构、揭示了温湿度耦合作用对电极影响的机理,实现了电极在应用过程中的温湿度补偿,证明了该电极具有优秀的氯离子监测能力,推动了Ag/Ag Cl电极在氯离子监测上的应用。发明了铜粉导电胶应变传感器,开拓了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材料选择思路,探究了温度与尺寸对铜粉导电胶的影响,完成了传感器的标定测试、原位测试,验证了其在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简化了应变传感器的安装工序。因此,上述研究成果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