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还田方式
还田量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
摘要:
本研究通过在黑土区设置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双因素秸秆腐解模拟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影响下秸秆腐解特征与养分释放动态,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地点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典型黑土区,设置尼龙网袋法模拟覆盖(Straw mulching)和深翻(Straw burying)2种还田方式和半量还田(50%,R1)、减量还田(75%,R2)、全量还田(100%,R3)3种还田量互作处理,于2021—2022年动态采集网袋秸秆样品分析其腐解特征与养分释放动态,估算不同还田模式下秸秆节肥潜力。结果表明,在黑土区,深翻还田和减量还田结合下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程度最高,腐解率达到87.7%,碳、氮、磷、钾释放率达到67.5%、78.3%、82.4%和97.2%。与覆盖还田相比,深翻还田秸秆腐解率平均增加15.0个百分点,秸秆碳、氮、磷、钾释放率平均增加16.7、18.0、15.4个和1.5个百分点。不同还田量处理中减量还田对秸秆腐解和碳、氮、磷的释放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秸秆钾的释放影响不显著。深翻还田和全量还田秸秆养分累积释放量最高,秸秆碳、氮、磷、钾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500.1、54.9、5.7 kg·hm^(-2)和121.2 kg·hm^(-2)。还田秸秆对氮肥和钾肥的替代潜力较高,对磷肥的替代潜力较低。研究表明,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科学配置秸秆资源、结合作物养分需求合理施肥,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实现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