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光限幅材料
有机共轭分子
含时密度泛函
激发态吸收光谱
摘要:
激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医疗等领域。然而,高功率的激光对人眼和光学器件构成了严重威胁。近些年,针对激光防护材料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课题。光限幅材料作为激光防护领域的关键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有机共轭分子因其独特的π电子共轭结构,具有优良的非线性光学(Nonlinear optical,NLO)特性,在光限幅材料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分子体系的光限幅特性与其基态吸收(Ground state absorption,GSA)和激发态吸收(Excited-state absorption,ESA)光谱密切相关。基于线性响应含时密度泛函理论(Linear-response 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LR-TDDFT)可得到分子体系基态吸收光谱,然而对于大分子体系激发态吸收光谱的理论计算方法仍不够完善。在此背景下,本工作结合组态波函数和线性响应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并利用Casida的波函数重构方案,得到了可对酞菁锌(Zincphthalocyanine,Zn Pc)、二苯乙烯(Distyrylbenzene,DSB)等有机共轭分子体系激发态吸收光谱实现高效计算的理论方法(Pseudo-wavefunction formulation of TDDFT,PWF-TDDFT)。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计算了一系列有机共轭分子的激发态吸收光谱,并对其光谱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和分析,并结合基态吸收光谱和多光子吸收(Multi-photon absorption,MPA)计算结果,对其光限幅特性进行了分析。本论文研究成果将为激发态吸收光谱的理论计算提供新思路,并为基于有机共轭分子设计新型光限幅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本论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概述了基于非线性光学原理产生光限幅效应的物理机制,综述了各类光限幅分子的实验研究现状,并叙述了关于激发态吸收光谱的理论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量子化学计算,激发态吸收光谱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多光子吸收计算方法的相关理论。第三章对本文中所使用的激发态吸收光谱计算方法作了详细介绍。第四章研究了典型光限幅分子Zn Pc的分子间聚集对其激发态吸收光谱的影响。第五章对腙衍生物的吸收光谱和限幅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本文取得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通过将组态波函数和线性响应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得到了可准确预测酞菁锌、二苯乙烯和3-甲基噻吩七聚体(3-methylthiophene heptamer,3MT-7)等分子体系激发态吸收光谱的理论方法(PWF-TDDFT)。该方法的计算量按基组大小的4次方增长,而常规的二阶响应含时密度泛函理论(Quadratic-response 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QR-TDDFT)的计算量按基组大小的6次方增长。通过对芴低聚物(Fluorene)二聚体到七聚体(F2-F7)激发态吸收光谱的理论模拟对比,发现基于PWF-TDDFT和QR-TDDFT两种方法得到的激发态吸收光谱在同一泛函下具有高度一致性。二、通过分析Zn Pc二聚体和三聚体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发现Zn Pc分子间倾向于形成共面滑移堆积结构(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基于得到的聚集分子结构,计算了其第一单重激发态吸收光谱,发现Zn Pc分子间的聚集会导致其激发态吸收光谱相比单体发生蓝移。利用单体间跃迁偶极矩相互作用模型,发现分子跃迁偶极矩相互平行且同向分布是致使激发态吸收光谱产生蓝移的内在机制。三、通过计算腙衍生物基态、激发态以及多光子吸收光谱,发现该类分子实现光限幅效应的物理机制为多光子吸收诱导激发态吸收(MPA-ESA)。为进一步提升分子内电荷转移和调控其光限幅特性,设计了一系列具有D-D-A-π-A结构的新型腙衍生物。理论计算结果发现通过这一分子修饰,可有效提高跃迁态的电荷转移特性,并将其限幅窗口从939 nm红移至1159nm,同时其多光子吸收几率可提高三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