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纤化纤维素
光选择性吸收薄膜
紫外/蓝光屏蔽
近红外吸收
自愈合
阻燃
摘要:
纤维素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之一,因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廉、来源广泛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石油基不可再生能源的理想替代品。以纤维素为基体材料制备多功能光选择性吸收材料,一方面扩大了纤维素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可通过对光和温度的调控减少由照明和温度控制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本论文以微纤化纤维素(MFC)为基体材料,制备了多种纤维素基复合薄膜。通过向纤维素基质中引入不同的功能物质,赋予薄膜紫外屏蔽、近红外吸收、光散射以及蓝光屏蔽等性能。在优异的光选择性吸收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实现了薄膜的热愈合和阻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微纤化纤维素/木质素/六硼化镧复合薄膜的研究
以微纤化纤维素(MFC)和碱木质素(lignin)为原料,通过混合-抽滤-机械热压法制备了具有紫外屏蔽性能的MFC/lignin二元复合薄膜。纤维素与木质素上丰富的羟基形成密集的氢键网络,机械热压进一步导致薄膜内部结构致密化,使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高达193.0 MPa。此外,薄膜还兼具良好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进一步通过表面喷涂的方式负载具有近红外吸收特性的六硼化镧(LaB6)纳米粒子,得到MFC/lignin/LaB6复合薄膜。该薄膜具有高透光率、高雾度、理想的光散射和优异的紫外屏蔽性能,LaB6的负载显著提高了薄膜的隔热性能。
(2)微纤化纤维素/聚苯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复合薄膜的研究
设计合成了酸掺杂态的聚苯胺(PANI)粒子,并将其与MFC悬浮液混合抽滤,经机械热压后得到MFC/PANI二元复合薄膜。因PANI自身的结构特性,MFC/PANI复合薄膜可同时吸收紫外和近红外光。然而,PANI对水分较敏感,且容易被氧化变色而失效。鉴于此,进一步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对薄膜进行硅烷化处理,使薄膜表面形成疏水且隔绝氧气的保护层。最终得到兼具紫外屏蔽和近红外吸收性能的MFC/PANI/MTMS三元复合薄膜,其拉伸强度达到190 MPa,最大应变为5.99%。MTMS处理显著提高了薄膜的疏水性,水接触角由32.62°提升至106.4°。
(3)微纤化纤维素/苯并噁嗪树脂复合薄膜的研究
以苯并噁嗪树脂(BR)为功能助剂,通过混合溶液浸泡-热压固化的方法制备了MFC/BR二元复合薄膜。苯并噁嗪分子结构中的苯环及其共轭结构对紫外光有较强吸收,苯并噁嗪开环聚合形成的三级胺结构可有效吸收蓝光,因此,MFC/BR复合薄膜具有紫外和蓝光双屏蔽特性。此外,通过反应控制策略,即控制BR的固化程度,实现了薄膜的快速自愈合。固化时间为1.5 h的薄膜,仅通过简单的加热处理便可在10 min内实现高效的自修复。当BR添加量为30%时,MFC/BR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应变为142.99 MPa和4.49%。
(4)微纤化纤维素/苯并噁嗪树脂/单宁酸复合薄膜的研究
为了提升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在MFC/BR二元复合薄膜的基础上,向体系中引入了单宁酸(TA),以实现薄膜的增强和增韧。TA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紫外吸收剂,其分子结构中具有大量羟基,可在MFC和BR之间形成密集的氢键网络,从而改善复合材料各组分之间的界面结合。MFC/BR/TA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较MFC/BR复合薄膜显著提高,当TA的添加量为6%时,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最大应变分别为202.21 MPa和7.1%,较MFC70%/BR30%薄膜提高了42.42%和58.13%。但TA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BR在高温下的运动能力,导致薄膜的热愈合速度减慢。
(5)微纤化纤维素/苯并噁嗪树脂/2-甲基丙烯酸羟乙基磷酸酯复合薄膜的研究
理想的阻燃性对薄膜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薄膜的有效阻燃,在MFC/BR体系中引入2-甲基丙烯酸羟乙基磷酸酯(HEMAP),制备了阻燃型MFC/BR/HREMAP复合薄膜。在保证优异的光选择性吸收性能和力学性能(拉伸强度~140 MPa)的前提下,薄膜达到V-0级别阻燃,极限氧指数(LOI)为28.2%,在空气中燃烧1 s后可以自熄灭。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MFC/BR/HEMAP复合薄膜的热释放速率、总放热量、产烟速率和总产烟量均显著低于MFC薄膜。另外,HEMAP中的磷酸酯键可以被加热激活,从而发生动态酯交换反应,有利于薄膜的自愈合。阻燃和自愈合的双重功能可延长薄膜的有效使用时间并降低火灾带来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