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黑洞
暗物质
时空几何
扰动理论
波动方程
准正规模
摘要:
黑洞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一种美丽而又神秘天体.这种天体的引力场异常强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引力波探测和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观测,我们对黑洞的理解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些观测不仅证实了黑洞的存在,还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关于黑洞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这些天体的机会.从引力波事件的时域信号来看,双黑洞合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一是旋进(Inspiral)阶段;二是合并(Merger)阶段;三是铃宕(Ringdown)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一个指数衰减的振荡阶段,其振荡行为可以用一个波动方程来简单描述.在这个阶段中,黑洞的准正规模主导着信号,并且这种信号完全取决于黑洞自身的参数.因此,准正规模被称为黑洞的一种特征“声音”,它可以作为识别宇宙中黑洞的一种工具.另一方面,来自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可能沉浸在暗物质晕中.由于黑洞的巨大引力,黑洞周围的暗物质粒子会被黑洞吸积成一个密度增强的“尖峰”结构.这种“尖峰”结构可能会显著改变黑洞周围的时空特性,从而产生与广义相对论黑洞的偏差.这些偏差可能涉及到引力场的形状、时空弯曲程度以及其他相关参数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新物理现象的机会.
基于这些有趣且重要的物理背景,本论文对几种暗物质―黑洞系统的时空几何和准正规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从爱因斯坦场方程出发,结合M87*的质量模型,分别在牛顿近似和完全相对论形式下构造了一个沉浸在暗物质尖峰中的类史瓦西黑洞度规.然后,利用有限差分法、Prony方法以及WKB近似方法,研究了标量场扰动和轴向引力扰动下黑洞的准正规模,并与史瓦西黑洞进行比较.此外,还深入研究了暗物质对黑洞准正规模的影响.特别地,我们发现,在轴向引力扰动中,暗物质尖峰对黑洞准正规模的影响最高可以达到10-4数量级.暗物质尖峰中黑洞准正规模的这些新特征可能为最终暗物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一些帮助,并为暗物质的间接探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其次,结合低表面亮度(LSB)星系的质量模型和暗物质晕中的类史瓦西黑洞度规,在标量场扰动、电磁场扰动以及引力扰动中研究了冷暗物质模型和标量场暗物质模型中黑洞的准正规模,并与史瓦西黑洞进行比较.同时,使用连续分数法研究了LSB星系下类克尔黑洞的引力振荡,即准正规模和准束缚态,并与克尔黑洞进行比较.通过对不同参数7),8),(6下黑洞准正规模和准束缚态频率的测试,证实了类克尔黑洞在冷暗物质模型和标量场暗物质模型中均存在超辐射不稳定性.讨论了特定情况下暗物质参数对黑洞准正规模和准束缚态的影响.未来,这些结果可能用于超大质量黑洞的引力波探测,有可能为间接探测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最后,从爱因斯坦场方程出发,结合M87*的质量模型和Einasto密度剖面,我们提出了一个在暗物质晕中的黑洞形式解,该形式解包括几何参数(6<2的规则黑洞解以及几何参数(6≥2的虫洞解.然后,在轴向引力扰动下测试了这两个黑洞解,并计算了它们的引力振荡,即准正规模.可以发现,当几何参数(6>2时,准正规模之后出现一系列引力波回波,并且引力波回波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有效势的双势垒.此外,我们还构造了一个在暗物质晕中的静态球对称黑洞解.然后,利用Newman-Janis算法,将该黑洞解推广到了旋转情况,得到了一个类克尔黑洞解.最后,结合M87*的质量模型,研究和分析了该类克尔黑洞的一些物理性质,例如黑洞视界、能层、黑洞阴影以及阴影的可观测量,并与克尔黑洞进行比较.特别地,从黑洞阴影的角度出发,考虑到类克尔黑洞和克尔黑洞的黑洞阴影必须是可区分的,给出了Einasto密度剖面中形状参数的上限,它大约为<0.22,这可能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暗物质晕密度剖面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暗物质晕中类克尔黑洞的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为暗物质的间接探测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