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急性脑梗死
神经纤维损伤评估
预后
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区域的参数变化与临床疾病进程、入院时病情评估以及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疗及预后预测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卒中急诊就诊并经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1)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评估,即DTI与临床疾病进程、入院时病情评估相关性研究:患者入院时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后处理后于病变区域与对应健侧放置感兴趣区,计算各向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平均扩散系数(DCavg)、衰减指数(Exat)及双侧(患/健)对比形成的相对值(rFA、rVRA、rDCavg、rExat)。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5例)与急性期(24例),并记录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分析超急性期与急性期病灶区域DTI各参数的变化;超急性期与急性期DTI各参数相对值之间的差异;患者DTI各参数相对值之间的相关性;患者DTI各参数相对值与入院时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2)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即DTI与预后相关性研究:3个月后进行mRS评分随访,成功随访患者22例,根据3个月后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2例)与预后不良组(10例)。分析患者入院时DTI各参数相对值与3个月后的m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不同预后组间患者入院时DTI各参数相对值的差异。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评估,即DTI与临床疾病进程、入院时病情评估相关性研究:超急性期病灶侧DCavg值较对应健侧减低[(3.498±1.349)×evs.(7.648±0.287)×em/s,P=0.002],Exat值较对应健侧升高[(0.711±0.094)vs.(0.468±0.013),P=0.004],而FA值、V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病灶侧FA值、VRA值、DCavg值均较对应健侧减低[分别为(0.350±0.157)vs.(0.426±0.137),P=0.013;0.133 vs.0.191(秩和检验:采用中位数),P=0.024;(3.164±1.191)×evs.(7.829±0.821)×em/s,P<0.001],Exat值较对应健侧升高[(0.735±0.085)vs.(0.461±0.036),P<0.001]。超急性期rFA值、rVRA值较急性期高[1.059 vs.0.817(秩和检验:采用中位数),P=0.021;1.143 vs.0.684(秩和检验:采用中位数),P=0.018]。患者病变区域rFA值与rVRA值呈极强正相关关系(r=0.989,P<0.001);rDCavg值与rExat值呈极强负相关关系(r=-0.895,P<0.001);rFA值与rDCavg值、rVRA值与rDCavg值呈中等强度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0.468,P=0.010;r=-0.438,P=0.017)。患者DTI中的rFA值、rVRA值、rDCavg值、rExat值与入院时NIHSS、mR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2.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即DTI与预后相关性研究:患者入院时DTI各参数相对值与3个月后的mR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不同预后组间入院时DTI各参数相对值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1.不同时期病灶DTI各参数改变可反映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脑组织损伤,超急性期与急性期患者病灶中代表弥散的DCavg均减低,Exat均升高,但仅有急性期患者病灶表现为代表神经纤维束状况的FA、VRA减低。2.超急性期与急性期患者病灶区域rFA、rVRA之间存在差异,有望通过rFA、rVRA协助发病时间的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3.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DTI各参数相对值不能反映入院时临床严重程度,且不能对3个月后的预后进行预测,提示DTI在应用于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与预后评估方面,可能还需要包含更多时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更大的样本量或者更全面的因素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