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Skyrme-HFB理论
张量力
对力
双质子晕结构
双质子发射
摘要:
双质子发射是质子滴线附近原子核的一种奇异衰变现象。在双质子发射的过程中,放出的两个核子之间的动量和角关联包含了核子波函数的具体形态及核子间的相互作用等信息,对核结构的研究非常重要,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人们对双质子发射的物理机制的理解尚不完全清楚。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它的物理机制,需要深入探索双质子发射核的结构,因为原子核的稳定性往往与其结构紧密相关。近年来,人们发现张量力对滴线附近原子核的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引入张量力这一重要的物理因素,对双质子发射核的结构做深入的研究。本文在Skyrme-Hartree-Fock-Bogoliubov(Skyrme-HFB)理论框架下,利用24套含张量力的相互作用参数(24套TIJ参数,标号I和J=1,2……,6),系统地研究了O,Ne,Mg,Si,S,Ar和Ca同位素链上极端丰质子核的结构,不仅深入地讨论了双质子晕结构和双质子发射之间的关系,还详细地讨论了张量力和对力对双质子发射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上述极端丰质子核的电荷半径、质子密度分布及单质子能级随同位旋的演化,发现Mg和Si有明显的双质子晕结构,并且其晕结构的形成与费米能级附近2s轨道上核子的占有概率密切相关。此外,还预言Mg和Si倾向于“He”发射,其原因是晕结构使双质子发射的谱因子增大,进一步使He发射的模式加强。对于O,Ne,S,Ar和Ca,不仅发现这些核为质子皮核,而且预言这些核的双质子发射模式倾向于级联双质子发射或三体发射,且预言的O,Ne和Ar的双质子发射模式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得很好。(2)通过观察电荷半径、单质子能级和密度分布随张量参数的演化,发现张量力对Mg和Si的双质子晕结构及双质子发射有着重要影响,即双质子晕的尺寸和双质子发射的谱因子随着张量参数a或b的不断增加而增加,进而使得直接He发射模式不断加强。此外,还发现张量参数a对晕结构及双质子发射的影响比b要强一些。接着,以Si为例,通过分析T1J和TI1参数的质子密度分布、单质子能级和质子自旋轨道耦合势随张量参数的演化,解释了张量力对双质子晕及双质子发射产生影响的原因。经分析发现,张量力对双质子晕结构及双质子发射的影响来自于自旋轨道耦合势中密度相关项与张量项之间的竞争。(3)通过分析双质子衰变能随张量参数的演化,发现张量力对双质子衰变能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该演化起源于能量密度泛函中的自旋轨道耦合项与张量项之间的竞争。(4)为了有助于将来实验上寻找新的双质子发射体,预言了一些极端丰质子核的双质子发射的半衰期。把利用24套TIJ相互作用参数得到的衰变能输入到有效液滴模型中,计算出了每个丰质子核的双质子发射的半衰期。发现由于Ne,S,Ar和Ca的衰变能较小,导致其半衰期对衰变能的依赖非常敏感,而Mg和Si具有较大的衰变能,导致其半衰期基本不随衰变能的变化而变化,预言的Mg和Si半衰期的数量级为10s。(5)通过研究体积、混合和表面三种对力对极端丰质子核结构的影响,发现对力形式对Mg和Si的双质子晕的大小有着重要影响,即表面对力使Mg和Si双质子晕尺寸增大,导致它们的He发射模式加强。另外,通过分析双质子衰变能随对力的演化,发现除Si外,其它核的双质子衰变能随对力的演化均表现出了很强的规律性,即Ne,Mg和Ar的衰变能随对力的增加而减小,而Si,S和Ca的衰变能却随着对力的增加而增加。对于Mg和Si,发现其表面对力的双质子衰变能却小于混合对力,导致表面对力对He发射起到抑制作用。另外,还发现半衰期对衰变能的依赖性与结论(4)相同,预言的Mg和Si半衰期的数量级仍约为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