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肠痈
急腹症
阑尾炎
大黄牡丹汤加减方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摘要: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内治肠痈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分析核心组方药物的药理机制及其主要成分的分子机制。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8月收录的中医内治肠痈方剂的相关文献,应用SPSS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21.0软件挖掘中医内治肠痈方剂的核心组方。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核心组方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查找相关成分的标准化合物,利用SwissADME进行筛选,然后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进行预测,得到最终的靶点数据库,通过Cytoscape3.7.1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从GeneGards、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导入DAVID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子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中医内治肠痈方剂101首,涉及中药133味,使用频次共计972次,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分别是大黄、牡丹皮、桃仁、金银花、蒲公英。挖掘潜在中药组合,得到17组核心药对。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其中第1类为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赤芍,此为大黄牡丹汤加减方主要用药,在关联规则分析中支持度最高,为治疗肠痈的关键药对。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大黄牡丹汤加减方的有效活性成分7个,包括槲皮素、GA122、黄芩素、芦荟大黄素、芍药苷、β-谷甾醇、豆甾醇,核心靶点6个,包括白细胞介素(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IL1B。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这7个活性成分与6个核心靶点的对接活性较好。结论:大黄牡丹汤加减方是治疗肠痈的常用方剂,其核心成分槲皮素、黄芩素、芦荟大黄素等可能作用于6个核心靶点,参与促炎细胞因子的转录调节等环节以治疗肠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