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昆仙胶囊
强直性脊柱炎
网络药理学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分子对接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SMR及分子对接分析昆仙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昆仙胶囊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DrugBank、DisGeNet及TTD数据库获得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1.0绘制韦恩图,得到昆仙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构建“昆仙胶囊-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强直性脊柱炎”网络,根据拓扑参数筛选关键活性成分;将昆仙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潜在作用靶点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导入Cytoscape 3.7.1筛选核心靶点;以核心靶点的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QTL)作为工具变量、强直性脊柱炎为结局,使用基于汇总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SMR)评估核心靶点表达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探索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新靶点;使用Metascape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 1.5.7及QuickVina-W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PyMOL 2.6.0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昆仙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活性成分共179种,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胆固醇(CLR)、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甘草素(DFV)等;核心靶点包括TNF、IL1B、GAPDH、STAT3、EGFR等;SMR分析提示TNF、JAK2、ABHD16A与强直性脊柱炎显著关联,但TNF存在连锁效应;GO富集结果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外源性刺激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Th17细胞分化、趋化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关键活性成分对接活性良好。结论昆仙胶囊可能通过其所含的槲皮素、山柰酚、胆固醇、β-谷甾醇、甘草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1B、GAPDH、STAT3、EGFR等核心靶点,调控Th17细胞分化、趋化因子、PI3K/Akt等信号通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AK2、ABHD16A基因表达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风险存在因果关联,ABHD16A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潜在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