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学生
抑郁
网络成瘾
潜在剖面分析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中介效应
摘要:
目的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并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3年1月在新乡市4所高校随机抽取5个年级中88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信息、网络成瘾问卷、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CERQ)、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抑郁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情况进行调查。采用Mplus 8.3对网络成瘾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及抑郁的相关关系;采用SPSS 27.0的PROCESS程序检验在网络成瘾类别与抑郁之间,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起到的中介作用。结果本研究发放问卷889份,回收80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21%。802名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总分为(44.33±13.03)分;CERQ中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维度评分为(66.20±11.48)分,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维度评分为(42.71±9.51)分;PHQ-9评分为(5.98±4.5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网络成瘾、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及抑郁症均存在相关关系(r=-0.091~0.486,均P<0.01)。以网络成瘾问卷各条目作为分析指标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由潜在类别为1开始逐步增加类别数,本研究共拟合了5个类别模型,模型3为最佳模型。依据条目作答特点命名各个类别,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3个潜在类型,分别为正常网络使用组(36.3%)、低水平网络成瘾组(43.3%)、高水平网络成瘾组(20.3%)。以正常网络使用组作为参照组时,低水平网络成瘾组和高水平网络成瘾组均能正向预测抑郁(β=0.33,P<0.001;β=0.75,P<0.001);在高水平网络成瘾组与抑郁间,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均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6(95%CI:0.016~0.120);0.39(95%CI:0.291~0.491),在低水平网络成瘾组和抑郁间,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22(95%CI:0.156~0.297)。结论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网络成瘾,且在高水平网络成瘾与抑郁间,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存在中介效应;在低水平网络成瘾与抑郁间,仅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存在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