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理中丸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学
体外实验
细胞凋亡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方法探究并验证理中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分子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理中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通过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理中丸的相关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CAG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工具获得理中丸治疗CAG的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理中丸治疗CAG的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理中丸治疗CAG的“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对理中丸治疗CAG的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运用Moe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结合能力预测。构建脾胃虚寒型CAG大鼠模型,观察理中丸对大鼠胃组织形态改变、胃黏膜细胞凋亡及CAG关键靶点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出理中丸有效活性成分57种,包括花生四烯酸、人参皂苷Rg5、五味子酯乙、阿朴天仙子碱和人参皂苷Rh2等;获得理中丸相关作用靶点869个。获得理中丸与CAG的共同靶点47个,其中关键靶点包括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等。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135条通路,主要包括肿瘤的发病途径、肿瘤中的蛋白聚糖、胆碱能突触、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P53、IL-6、TNF-α、EGFR、Bcl-2与五味子酯乙和人参皂苷Rh2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外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的脾胃虚寒证候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理中丸可改善CAG大鼠的病理变化,显著减少胃黏膜细胞凋亡,降低胃黏膜组织中TP53、IL-6、TNF-α、EGFR、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理中丸治疗脾胃虚寒型CAG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TP53、IL-6、TNF-α、EGFR、Bcl-2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胃黏膜细胞凋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