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烟草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干预性研究
学生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广州市某高等职业(高职)院校开展以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的控烟干预实践效果,为开展学校控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4—5月,采用方便抽样与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某高职院校4个校区781名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前422名,干预后399名)和干预组(干预前359名,干预后329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通过加强学校现有控烟网络联系,建立新的控烟社会网络以及通过项目组成员加强新控烟社会网络的手段在干预组开展6个月控烟同伴教育;对照组和干预组均接受学校大环境控烟干预。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组间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烟草知识得分(8.9±4.8)高于对照组(7.6±5.0)和干预前(7.0±5.0)(t值分别为3.30,4.91,P值均<0.01)。干预后,干预组现在吸卷烟率(4.0%)低于干预前(8.1%)(χ^(2)=5.10),同伴≥50%吸卷烟人数比例(11.2%)低于干预前(16.7%)(χ^(2)=4.24)(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0.16,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对在学校吸烟者持反感态度比例高于干预前(χ^(2)=12.34,P<0.05),其中“很反感,劝不要在自己身边吸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5.1%上升到干预后的35.9%;遇到吸烟者保持一定距离的比例高于干预前(χ^(2)=18.21,P<0.05),其中“距离保持3 m外”的比例从干预前的30.4%上升到干预后的4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9,2.50,P值均>0.05)。结论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在高职院校开展控烟干预,可提高学生的正确烟草知识和控烟态度及行为,降低吸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