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水文连通
IC指数
滦河流域
径流泥沙
土地利用
摘要:
[目的]量化2000—2019年中国海河流域山区水沙连通性的时空变化,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为海河山区的水沙治理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植被因子(C)和植被指数(NDVI),计算两种水文连通性指数(IC),并量化年尺度下滦河流域水文连通性。[结果](1)2000—2019年滦县水文站控制流域内IC_(c)的均值分别为-1.41,-1.41,-1.41,-1.39,-1.38,IC_(ndvi)的均值为-2.14,-2.33,-2.56,-2.36,-2.28;IC_(c)和IC_(ndvi)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均呈现上游<中游<下游,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特征。(2)滦河流域IC指数变化面积占比均为不显著减少>不显著增加>显著减少>显著增加,52.39%的区域呈现不显著减少,38.67%的区域不显著增加。水文连通性减少的区域为上游西部、中游和下游东部,增加的区域主要为中下游承德、迁安等市附近。IC_(ndvi)指数在刻画水文连通性及其显著变化方面优于IC_(c)指数。(3)流域IC_(c),IC_(ndvi)与年径流深度和年输沙模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0.7)。(4)各地类IC_(ndvi)均值计算结果由大到小依次为裸地0.98,建筑-0.17,农田-2.13,森林-2.54,草原-2.78,灌木-3.00,湿地-3.80,水体-3.98。[结论]随着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20年间滦河水文连通性不显著减少。由农田、草原转变为森林、建筑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森林、农田IC_(ndvi)减少,草原、建筑用地IC_(ndvi)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