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摘要:
【目的】探索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以期为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参考,进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现有成果,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数字生产力三方面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应用QAP回归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结果】(1)研究期内中国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但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新质生产力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具有空间网络特征,研究期内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性提升、稳定性下降;(3)东部地区在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中长期处于核心位置,具有较高的中心度,是要素流动受益方,而中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中心度较低,是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的要素溢出方;(4)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科教发展水平、交通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地理空间邻近性对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形成具有驱动作用。【结论】推进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发展对新质生产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应提高空间关联网络节点质量、加强板块间互动、增强整体网络关联性,从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