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复方金钱草颗粒
前列腺增生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PI3K/AKT信号通路
COX-2
PGE2
VEGF
大鼠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实验验证探讨复方金钱草颗粒(JQC)对前列腺增生(BPH)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广金钱草、车前草、光石韦、玉米须的活性成分,同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补充;利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CTD数据库筛选JQC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C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筛选BPH疾病相关靶点。对JQC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BPH疾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即得JQC治疗BPH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 11.5数据库对JQC治疗BPH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利用Metascape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JQC治疗BPH的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2)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前列舒通胶囊组(0.324 g·kg^(-1))及JQC高、中、低剂量组(3.24、1.62、0.81 g·kg^(-1)),每组10只。采用去势联合注射丙酸睾酮诱导建立BPH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0 d。摘取大鼠前列腺组织,称定质量并计算前列腺湿质量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OX-2、VEGF、PGE2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AKT1、p-AKT1、PI3K、p-PI3K、COX-2、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得到JQC活性成分作用靶点260个,疾病相关靶点1584个,JQC治疗BPH的潜在作用靶点(交集靶点)125个。PPI网络分析发现AKT1、TNF、TP53、IL1β、EGFR、CASP3、PTGS2等靶点可能是JQC治疗BPH的重要靶点。JQC治疗BPH的潜在作用靶点主要与IL-17、HIF-1、TNF及PI3K-Akt通路相关。得到关键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芹菜素、车前子苷、芒果苷、夏佛塔苷、异牡荆苷,核心靶点为PTGS2、AR、CASP3、IL6、PTGS1、AKT1等。共有24对“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的分子结合能均≤-6 kcal·mol^(-1);PTGS2蛋白受体与木犀草素、芹菜素等配体结合活性最好;AKT1与车前子苷、芒果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夏佛塔苷、异牡荆苷等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2)与模型组比较,JQC高、中剂量组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与湿质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大鼠前列腺腺体基底细胞肥大有明显缓解,腺腔大小相对规则,上皮细胞增生情况均有所改善;血清COX-2、VEGF、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前列腺组织中的p-AKT1、p-PI3K、PI3K、COX-2、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JQC对BPH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车前子苷、芒果苷、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来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COX-2的表达,减少PGE2释放,进而导致VEGF表达下调,抑制前列腺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