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硬皮病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雷公藤治疗硬皮病(sytemic sclerosis,SSc)单体成分及蛋白靶点进行预测及分析,并通过动物实验探究雷公藤对硬皮病(sytemic sclerosis,SSc)产生治疗效果的主要单体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托TCMSP、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SEA)平台查找并筛出雷公藤所包含的化学成分及靶点;在TTD、GeneCards、DisGeNET信息库中搜索SSc相关联的基因靶点;利用Venny平台整合雷公藤治疗SSc的潜在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筛选出雷公藤治疗SSc的主要单体成分和核心作用靶点;将雷公藤治疗SSc的靶点导入Metascape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用AutoDock Vina对雷公藤主要单体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HE和Masson染色观察雷公藤主要单体成分对SSc小鼠皮肤和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western blot,WB)雷公藤主要单体成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细胞肿瘤抗原P53(P53)、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rostaglandin G/H sgnthase 2,PTGS2)靶点的调控作用。结果共得到雷公藤51个化学活性成分,SSc相关靶点1627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65个,雷公藤治疗SSc的主要单体成分为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L),关键核心靶点为P53、PTGS2、VEGFA;KEGG通路分析表明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调控癌症通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改善炎症及免疫微环境,达到抗SSc的作用。分子对接验证表明雷公藤甲素与核心靶点P53、PTGS2、VEGFA的对接结合活性较高;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甲素可明显改善小鼠炎症和纤维化症状、下调P53、PTGS2、VEGFA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雷公藤治疗SS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其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甲素影响P53、PTGS2、VEGFA等靶点调控癌症信号通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