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木犀草素
乳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Janus激酶-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验证实验探讨木犀草素防治乳腺炎(Mastitis)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依托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 Cards等数据库系统对木犀草素与乳腺炎相关的靶点做出预测,在STRING数据库系统中取两者交叉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系统,并借助于CytosCape3.7.软件系统开展可视化数据分析,检测出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经过GO和KEGG富集解析,预测木犀草素防治乳腺炎的功能机理,经过分子对接技术和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实验验证。结果:预测发现,有314个木犀草素潜在靶点和186个乳腺炎潜在靶点,两者有16个交叉靶点,涉及ICAM1、ERBB、EGFR、ESR1、IL6、TNF等6个重要核心基础靶点。根据GO的分析结果,涉及生物过程的有负调节的凋亡进程、正调节的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基因组表现的正调节等,这些都是生物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DNA结合是一种特殊的分子机制,它可以影响蛋白质、酶、细胞因子、蛋白激酶、雌激素反应元件以及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而且它们之间还可以通过配体调节DNA的激活序列,从而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细胞外空间、细胞表面、线粒体基质等涉及细胞组分。在KEGG途径中,主要有癌症途径、脂质及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途径、甲型流感途径、JAK-STAT信号途径、PI3K-AKT信号途径、蛋白聚糖、乳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药性信号途径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与ICAM1、ERBB2、EGFR、ESR1、IL6、TNF等6个核心靶点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经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DMSO的浓度为0.5%时,可以使细胞的生存率提升至95.04%。相比之下,LPS的浓度降至10μg·mL^(-1)时,可以使其生长受限。我们还发现,在24 h的情况下,10μg·mL^(-1)的LPS可以有效地影响BMEC细胞,并使其产生更多的TNF-α。低、中、高剂量木犀草素分别为:1μg·mL^(-1)、10μg·mL^(-1)、20μg·mL^(-1),阳性药物地塞米松浓度0.1μg·mL^(-1)。与LPS模型组相比,木犀草素高、中、低剂量对TNF-α、IL^(-1)β生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网络药理学结合细胞实验表明木犀草素对乳腺炎有一定的抗炎活性,该作用与其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