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儿童
过敏性鼻炎
辛夷花散
临床研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摘要:
目的:分析辛夷花散治疗过敏性鼻炎(AR)肺经伏热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讨辛夷花散治疗儿童AR的机制。方法:临床研究方面,采用辛夷花散治疗35例AR肺经伏热证患儿,治疗2周后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机制研究方面,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辛夷花散核心中药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及存在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10.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检索DrugBank Online、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及药物靶点数据库(TTD)、GeneCards等数据库中AR的疾病相关靶点。利用R语言4.3.2绘制“中药-疾病靶点”韦恩图,将交集靶点先导入STRING数据库,再导入CytoScape 3.10.1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筛选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 4.2软件开展关键中药化合物与关键靶点蛋白的分子对接,并通过PyMol 2.4.0软件达成对接结果可视化。结果:临床研究方面,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3%,其中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治疗后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及体征评分均下降(P<0.05)。机制研究方面,从辛夷花散核心中药中筛选出5个关键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豆甾醇、木犀草素等)及243个潜在靶点。筛选出AR相关靶点2426个,获得辛夷花散与AR交集靶点124个,筛选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等5个关键靶点。GO富集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炎症应答及雌激素反应元件结合等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IL-17信号通路、辅助T细胞(Th17)分化及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25组结合能均≤-5.00 kcal/mol。结论:辛夷花散治疗儿童AR临床疗效显著,辛夷花散核心中药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达到治疗儿童AR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