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儿童感染性腹泻
中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多靶点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等数据库中现代文献资料及近现代医家著作中关于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经验及医案并进行整理筛选,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进行处方药物的频次、证候、四气五味、归经及关联规则、核心组合等规律分析,通过HIT 2.0数据库获取药物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10.2软件计算所获取的作用靶点,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疾病基因获取数据库(DisGeNET)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筛选出的儿童感染性腹泻靶点相映射并取交集,利用STRING及CytoScape 3.10.2软件对交集靶点构建可视化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利用微生信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儿童感染性腹泻中药处方323个,性味以温性甘味药为主,主要归脾、胃经,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茯苓、白术、甘草、党参、陈皮,高频药对为“茯苓-白术”,通过关联规则和K-means聚类等方法得到3组核心药物组合。高频药物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关键靶点26个,KEGG通路161条。关键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干扰素γ(IFN-γ)、IL-10、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JANUS激酶3(JAK3)、叉头框蛋白P3(FOXP3)、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G),主要信号通路为炎症性肠病、Th7细胞分化、痢疾、JAK-STAT等。结论:“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方式是中药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一大优势。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中药治疗以健运脾胃为大法,兼以清热、利湿、消食、导滞等,核心用药为茯苓、白术,无论在虚证或实证中“健运脾胃”贯穿始终。本研究挖掘的3首新方可能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反应、细胞生长与凋亡等过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