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汉黄芩素
非小细胞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Akt1
TP53
JUN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汉黄芩素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挖掘汉黄芩素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TTD和DrugBank数据库收集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靶点,并取两者的重叠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靶点间的蛋白-蛋白互作(PPI)关系,并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使用R软件中的clusterProfiler包对重叠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对关键靶点与汉黄芩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汉黄芩素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机制。结果共获得44个汉黄芩素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共同靶点,PPI网络发现Akt1、TP53和JUN为关键治疗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共同靶点主要与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蛋白激酶调节活性等过程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汉黄芩素抗非小细胞肺癌与PI3K-Akt、IL-17、p53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汉黄芩素与Akt1、TP53、JUN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此外,细胞实验证实,汉黄芩素处理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汉黄芩素作用A549细胞后,p-Akt、TP53和JUN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汉黄芩素能够通过调节PI3K-Akt、IL-17、p53等信号通路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Akt1、TP53、JUN靶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