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耳鼻喉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探析耳鼻喉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预防策略,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近年来本院接诊的53例耳鼻喉科术后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整理与分析,并结合病原学培养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耳鼻喉科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医护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丝结果53例术后感染患者中,22例为呼吸系统感染,16例为泌尿系统感染,8例为消化系统感染,2例为皮肤创面感染,5例为其他部位感染。共检出5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比37.74%,包括8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大肠埃希菌,3株流感嗜血杆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占比26.42%,包括5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溶血性链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化脓链球菌,1株肺炎链球菌。真菌占比35.85%,包括9株烟曲霉,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4株黄曲霉。感染组患者CD3^(+)为(45.76±9.54)%,CD4^(+)为(34.92±5.67)%,CD8^(+)为(31.25±8.54)%,CD4^(+)/CD8^(+)为(1.16±0.21),NK为(24.98±5.99)%。对照组患者CD3^(+)为(53.64±9.74)%,CD4^(+)为(38.36±7.43)%,CD8^(+)为(29.39±7.96)%,CD4^(+)/CD8^(+)为(1.35±0.21),NK为(35.75±6.94)%。感染组患者CD3^(+)、CD4^(+)、CD4^(+)/CD8^(+)、NK水平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营养支持、糖尿病、手术消毒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7d,手术时间≥90min,营养支持较差是耳鼻喉术后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耳鼻喉科术后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和真菌为主。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合理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加强营养支持,严格控制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以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健康。同时,针对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行监测和干预,也是提升康复质量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