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21-2023年期间93例于本院接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并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采集患者分泌物标本,统计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在93例术后感染患者中,泌尿系统感染占40.86%,手术切口感染占26.88%,呼吸系统感染占11.83%,阴道残端感染占7.53%,盆腔积液感染占5.38%,胃肠道感染占3.23%,盆腔囊肿感染占2.15%,血液系统感染占2.15%。在93例术后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0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包括大肠埃希菌26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鲍曼不动杆菌7株,阴沟肠杆菌5株,产气肠杆菌2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革兰阳性菌27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表皮葡萄球菌7株,屎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3株,溶血葡萄球菌2株。真菌5株,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株。感染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为(39.95±9.55)mg/L,PCT水平为(4.89±0.92)μg/L,IL-6水平为(105.30±21.42)ng/L。对照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为(5.57±1.82)mg/L,PCT水平为(0.87±0.37)μg/L,IL-6水平为(52.53±13.93)ng/L。感染组患者血清CRP、PCT、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尿管插管次数、住院时间、膀胱冲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化学治疗、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为开腹、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手术时间≥4h、留置尿管时间≥10d、尿管插管次数≥2次、住院时间≥21d、膀胱冲洗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合并术后感染主要以泌尿系统、手术切口及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且病原菌多样,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发生术后感染患者血清CRP、PCT、IL-6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手术方式、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等临床因素是术后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高危因素,临床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