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脊髓病
自发分流道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移植
摘要: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HM)临床特征、不同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诊治的134例HM患者临床资料,年龄(53.6±9.0)岁,男114例,女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组(n=95)、介入组(n=23)和肝移植组(n=16);根据分流道类型不同分为自发分流组(n=84)和人工分流组(n=50)。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情况。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M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4例患者从单侧下肢起病并逐渐累及双下肢,余130例同时累及双下肢,其中9例合并双上肢。药物组、介入组及肝移植组患者肝癌占比[21.1%(20/95)比4.8%(1/23)比0,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和肝肾功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组随访26(18,37)个月,1例病情好转、7例病情稳定、87例病情进展;介入组随访22(14,32)个月,11例支架限流者中,1例病情好转、2例病情稳定、8例病情进展;12例自发分流栓塞者,1例病情好转、1例病情稳定、10例无明显变化;肝移植组随访29(13,45)个月,1例术后1个月死亡,9例病情好转,4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进展。与药物组及介入组比较,肝移植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最低[0比87(91.6%)比16(69.6%)]、疾病控制率最高[13(81.3%)比8(8.4%)比5(21.7%)],均P<0.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药物组、介入组及肝移植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4%比69.6%比68.8%,P=0.849);自发分流组及人工分流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0%比67.9%,P=0.676)。估算HM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65.1%和46.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 C级(以Child-Pugh A~B级为参照,HR=3.39,95%CI:1.57~7.32)和HM 3~4级(以HM 1~2级为参照,HR=2.65,95%CI:1.27~5.53)是影响HM患者生存(赋值以死亡为1,存活为0)的危险因素。结论HM好发于中年男性肝硬化患者,最常累及双下肢。肝移植可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进展。Child-Pugh C级及HM 3~4级是H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