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碳青霉烯
铜绿假单胞菌
院内感染
预后
因素
摘要: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的分布特点、院内感染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别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1至2023年首次诊断为CRPA和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CRPA为病例组(156例),CSPA为对照组(156例),并根据CRPA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7例)和存活组(119例),使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对CRPA院内感染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CRPA和CSPA的住院死亡率和30 d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CRPA和CSPA组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呼吸道感染,CRPA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ICU),为59.0%,而CSPA主要集中在普通内科,为3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及以上科室治疗史(OR=0.274,95%CI:0.099~0.757,P<0.05)、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OR=3.065,95%CI:1.734~5.420,P<0.01)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2.329,95%CI:1.217~4.456,P<0.05)是CRPA院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血肌酐较高[94.20(63.50,282.40);OR=1.005,95%CI:1.001~1.008,P<0.01]为CRPA院内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CRPA组的住院死亡率和30 d死亡率均高于CSPA(P<0.01),Kaplan-Meier曲线显示,CRPA组的30 d生存时间短于CSPA组(P<0.01)。结论CRPA感染形势较严峻,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呼吸道感染,且主要集中在ICU。两个及以上科室治疗史、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患者更易感染CRPA,血肌酐较高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CRPA组的住院死亡率和30 d死亡率均高于CSPA组,且CRPA组的30 d生存时间短于CSP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