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探析本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不合理用药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本院院内电子信息系统,抽取358例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患者及主治医师相关资料,分析使用患者科室分布情况、用药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不合理用药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358例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占28.77%,重症医学科占20.95%,血液肿瘤科占11.73%,老年病科占10.61%,神经外科占6.42%,消化内科占4.75%,肾内科占4.19%,泌尿外科占3.63%,神经内科占3.07%,肝胆内科占2.51%,感染科占1.96%,儿科占1.4%。322例在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前进行了病原菌检测,送检率为89.94%。各科室送检率如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88.35%,重症医学科96%,血液肿瘤科95.24%,老年病科92.11%,神经外科86.96%,消化内科88.24%,肾内科80%,泌尿外科76.92%,神经内科72.73%,肝胆内科88.89%,感染科85.71%,儿科100%。在322例送检标本中,135例检测出病原体,阳性率为41.93%,其中痰液标本的阳性率最高,为55.56%。135例病原学阳性标本中,共检出135株病原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39株,大肠埃希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13株,产气肠杆菌10株,奇异变形杆菌9株,产酸克雷伯菌7株,阴沟肠杆菌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产酸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未发现耐药株。54例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率为15.08%。其中,30例患者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前未有会诊记录,7例未做病原学检测,5例抗菌药物选择不当,4例适应症不适宜,3例用法、用量不当,3例联合用药不当,2例肾功能不全未调整剂量。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医师工龄、医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及时降阶梯治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医师性别、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医师年龄、医疗付费方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60岁、是导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师工龄≥15年、医师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及时降阶梯治疗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患者主要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不用科室用药前标本送检率不同,痰液标本病原学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标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为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前未有会诊记录。不合理用药与患者年龄、医师工龄及处方权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