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分娩
新生儿
低骨密度
摘要: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娩新生儿低骨密度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于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分娩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低骨密度情况及有关的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探究影响新生儿低骨密度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在收回问卷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均在该院进行分娩,其中100例新生儿骨密度水平正常(占比83.33%),20例新生儿发生低骨密度情况,发生率为16.67%。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不良症状发生(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概率(8%vs. 6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骨密度正常组相比,新生儿低骨密度时的患儿血清钙(Ca)(2.20±0.31 vs. 2.75±0.45)mmol/L水平上升,碱性磷酸酶(ALP)(118.45±20.71 vs. 107.51±16.46)U/L、25-羟维生素D[25-(OH)D](18.34±3.40 vs. 16.18±2.31)μg/L、骨钙素(BGP)(7.02±1.51 vs. 6.27±1.20)μg/L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低骨密度情况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加体质量、胎次、分娩方式、居住的环境、孕期日均户外的活动时长、家庭的收入等无关(P>0.05);而与孕期补钙规律(是,75 vs. 8;否,25 vs. 12)、孕期补充维生素D规律(是,72 vs. 9;否,28 vs. 11)等情况有关(P<0.05)。以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娩的新生儿低骨密度情况发生为因变量,择取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Ca、ALP、BGP、孕期补充维生素D不规律、孕期补钙不规律等为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低骨密度状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孕期未规律补充维生素D及钙、Ca高表达及ALP、BGP、25-(OH)D低表达是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生产的新生儿低骨密度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为临床治疗该症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