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急救
卒中
神经病学表现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探讨卒中小组实时对接急救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影响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研究组采用院前120-脑卒中小组实时对接急救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比较2组救治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入院到影像学检查时间(door-to-imaging time,DIT)、发病至到院时间、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DIT、DN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186例AIS患者中,发生END 40例(21.51%)。END患者年龄、高血压、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END患者,院前120-脑卒中小组实时对接急救模式比例显著低于非END患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是AIS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2,95%CI:1.017~1.258,P=0.023;OR=5.115,95%CI:1.573~16.626,P=0.007;OR=1.560,95%CI:1.255~1.941,P=0.000;OR=2.162,95%CI:1.496~3.124,P=0.000)。结论院前120-脑卒中小组实时对接急救模式缩短救治时间,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溶栓后END风险,受年龄、高血压、随机血糖和白细胞计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