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术后
超声造影
决策曲线
肿瘤活性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决策曲线分析超声造影(CEUS)血流灌注参数评估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活性的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的86例PHC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患者病灶染色情况并分组,将病灶仍存在肿瘤染色的PHC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残留组,将病灶完全灭活的PHC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灭活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CEUS血流灌注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EUS血流灌注参数预测PHC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活性的价值;采用决策曲线分析CEUS血流灌注参数评估PHC患者肿瘤活性的价值。结果 介入治疗1个月时,PHC患者中肿瘤残留37例,肿瘤灭活49例,残留组病灶直径长于灭活组,残留组child-pugh分级为B级、病灶≥2个、有饮酒习惯患者占比高于灭活组(P<0.05);残留组达峰时间、增强时间、始退时间、廓清时间短于灭活组,MFD高于灭活组(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达峰时间、增强时间、始退时间、廓清时间及MFD预测PHC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活性的AUC均>0.70,且相较于单独检测,联合检测价值更高(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阈值0.004~1.000范围内,CEUS血流灌注参数联合评估PHC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活性的净收益率优于单独的净收益率。结论 CEUS血流灌注参数中达峰时间、增强时间、始退时间、廓清时间及MFD可有效反映PHC患者的肿瘤活性,CEUS血流灌注参数对评估PHC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活性具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