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黄河流域
耕地撂荒
粮食安全
时空变化
摘要:
耕地撂荒是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全球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监测其撂荒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以黄河流域下游兰考县、长垣市、封丘县和东明县为研究区,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结合Landsat长时间序列影像,并通过分层随机采样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样本集,结合多维度特征,综合应用随机森林概率模型及LandTrendr变化检测方法,系统地提取2004—2022年撂荒耕地与休耕地,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土地覆被变化提取2022年撂荒耕地与非撂荒耕地的F1分数分别为0.80和0.87,而结合变化检测方法提取2004—2022年撂荒耕地,撂荒耕地与非撂荒耕地的平均F1分数分别达到0.87和0.89,精度显著提升;2)研究区撂荒耕地面积在2004—2022年间呈现先上升后波动式下降的趋势,平均面积为28.24 km^(2),2007年达到峰值49.35 km^(2),而休耕地分布零散且面积较小;3)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效遏制了撂荒现象,而粮食产量的提升可能会带来撂荒风险的增加,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对撂荒影响有限。该研究通过结合随机森林与LandTrendr算法,实现了对撂荒耕地的精准提取,并揭示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这为黄河流域下游制定针对性的农业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