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类达碧兹”蓝宝石
福建明溪
谱学特征
三维荧光光谱
摘要:
福建明溪为我国重要的蓝宝石产地之一,对该产地蓝宝石的宝石学研究仍十分匮乏,此外,对蓝色蓝宝石的荧光光谱特征研究也鲜有报道。以一批福建明溪具有“达碧兹”现象的蓝宝石为样品,利用常规宝石学仪器、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等研究其宝石学及荧光光谱学特征。化学成分测试与拉曼光谱测试均显示“达碧兹”的核心、臂与主体部分的组成成分均为刚玉,应属于“类达碧兹”系列。此种“类达碧兹”蓝宝石Fe、Ti等致色元素含量在各区域并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其“类达碧兹”现象与致色元素的分布无明显关系。微量元素及其比值结果表明样品呈现玄武岩型蓝宝石地球化学特征,但福建明溪玄武岩型蓝宝石Cr元素含量普遍>40 ppmw,较其他玄武岩型蓝宝石更多。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均检测到位于694 nm及其附近的数个由Cr引起的荧光峰。三维荧光光谱测试显示Cr荧光峰的最佳激发波长为410和560 nm,“类达碧兹”蓝宝石的臂的荧光强度比核心与主体部分更强,推测可能是臂的Fe元素较少导致的。Cr的荧光峰在玄武岩型蓝宝石中少有报道,福建明溪蓝宝石中Cr荧光峰的出现,可能与其相较于其他产地的玄武岩型蓝宝石有较高的Cr元素有关,结合前人研究可以利用是否观察到Cr的荧光峰与老挝玄武岩型蓝宝石相区分,但不能作为区分玄武岩型与变质岩型蓝宝石的依据。研究表明福建明溪具有“类达碧兹”型蓝宝石,在此种蓝宝石中发现的荧光光谱学特征研究丰富了福建明溪玄武岩型蓝宝石的谱学依据,也为产地判别研究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