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正颌手术
咽气道
颌骨矢状向移动量
摘要: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患者双颌手术前后颌骨矢状向移动量和咽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上颌骨前突伴下颌骨后缩患者28例。正颌术式为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退伴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前移,将下颌骨前移量减去上颌骨后退量定义为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根据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将患者分为2组,A组(14例)为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0 mm组,B组(14例)为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0 mm组。患者均于术前正畸结束时(T0)和正颌术后6个月时(T1)进行CT扫描。使用Dolphin Imaging 11.9软件进行咽气道形态参数及颌骨移动量测量,采用SPSS 2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与口咽气道容积呈线性正相关;B组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与口咽气道容积呈非线性关系,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分别小于-1.24 mm(R^(2)=0.8225,P<0.05)、-1.02 mm(R^(2)=0.6670,P<0.05)、-1.34 mm(R^(2)=0.7717,P<0.05)和-1.17 mm(R^(2)=0.7332,P<0.05)时,咽气道总容积、鼻咽气道容积、口咽气道容积以及喉咽气道容积减少。结论:接受上颌骨后退伴下颌骨前移术的骨性Ⅱ类患者中,当上颌骨后退量较下颌骨前移量多1 mm以上时,咽气道容积显著减小。因此,对有咽气道狭窄倾向的骨性Ⅱ类患者,应适当调整方案以减少气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