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
C反应蛋白
糖尿病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等唐山市9家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93928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是否合并DM和Hs-CRP水平进行分组。无DM且Hs-CRP≤3 mg/L受试者设为DM(-)CRP(-)组,无DM且Hs-CRP>3 mg/L受试者设为DM(-)CRP(+)组,有DM且Hs-CRP≤3 mg/L受试者设为DM(+)CRP(-)组,有DM且Hs-CRP>3 mg/L受试者设为DM(+)CRP(+)组。由固定医师团队收集受试者资料。以2006年首次健康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随访终点事件为发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或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31日。观察指标:(1)4组受试者临床资料比较。(2)受试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累积发病率。(3)DM和Hs-CRP水平分别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4)DM和Hs-CRP水平共同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5)敏感性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s T3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发病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累积发病率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所有模型校正相关混杂因素。结果(1)4组受试者临床资料比较。93928例受试者中,DM(-)CRP(-)组70743例,DM(-)CRP(+)组14644例,DM(+)CRP(-)组6425例,DM(+)CRP(+)组2116例。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Hs-CRP水平、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体质量指数、已婚、吸烟、饮酒、高中及以上学历、体育锻炼、高盐饮食、高脂饮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结石、服用降糖药物、服用降脂药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受试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累积发病率。93928例受试者截至随访终点,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08例,其中结直肠癌717例、肝癌456例、胃癌396例、食管癌195例、胰腺癌144例、胆囊或肝外胆管癌65例、小肠癌35例。DM(-)CRP(-)组、DM(-)CRP(+)组、DM(+)CRP(-)组、DM(+)CRP(+)组受试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19%、2.42%、2.86%、3.59%,4组受试者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2,P<0.05)。(3)DM和Hs-CRP水平分别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校正受试者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M和Hs-CRP>3 mg/L均是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32、1.19,95%可信区间为1.13~1.56、1.06~1.33,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DM与Hs-CRP>3 mg/L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05)。(4)DM和Hs-CRP水平共同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校正受试者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DM(-)CRP(-)组为对照,DM(-)CRP(+)组、DM(+)CRP(-)组、DM(+)CRP(+)组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风险均增加(风险比=1.14、1.23、1.79,95%可信区间为1.01~1.29、1.02~1.48、1.38~2.31,P<0.0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特定部位分析中,以DM(-)CRP(-)组为对照,DM(-)CRP(+)组肝癌的发生风险增加(风险比=1.37,95%可信区间为1.07~1.75,P<0.05);DM(+)CRP(-)组肝癌、胰腺癌的发生风险均增加(风险比=1.60、1.74,95%可信区间为1.16~2.21、1.00~3.02,P<0.05);DM(+)CRP(+)组小肠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均增加(风险比=5.05、2.31、2.23,95%可信区间为1.57~16.21、1.00~5.31、1.54~3.24,P<0.05)。(5)敏感性分析。校正受试者混杂因素,排除3类受试者(随访1年内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03例、服用降糖药物2370例、服用降脂药物915例)情况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DM(-)CRP(-)组为对照,DM(+)CRP(-)组、DM(+)CRP(+)组新发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均增加(风险比排除随访1年内患消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