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产前抑郁
潜在类别混合模型
轨迹
不良出生结局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西南地区女性产前抑郁的变化轨迹,并进一步探究产前抑郁轨迹与胎儿不良出生结局之间的关联。方法基于2017―2020年同济-华西-双流出生队列,本研究纳入4741对孕妇及其子代。所有参与者在孕早期(≤15孕周)、孕中期(24~28孕周)和孕晚期(>28孕周)通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3次抑郁症状的评估。胎儿的出生结局从分娩时的电子医疗记录中获得。通过潜在类别混合模型拟合产前抑郁的变化轨迹,使用基于倾向性评分的逆概率加权法平衡混杂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不同轨迹对胎儿出生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定义了4组产前抑郁轨迹,并根据其变化趋势分别定义为低水平稳定组(n=1327,27.99%)、中等水平稳定组(n=2610,55.05%)、先升高后下降组(n=407,8.59%)和先下降后升高组(n=397,8.37%)。相较于低水平稳定组,先下降后升高组的孕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OR=2.29,95%CI:1.06~4.97)和早产儿(OR=1.91,95%CI:1.09~3.33)的风险增加(均P<0.05),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0,95%CI:0.45~1.39,P=0.424)。结论产前抑郁在妊娠期间处于动态变化中,且不同的抑郁轨迹与不良出生结局风险关系存在差异。全孕期了解孕妇抑郁症状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