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PM2.5
金属
分布特征
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估
摘要:
背景细颗粒物(PM2.5)中的金属和类金属元素会对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造成损伤,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机体产生慢性中毒和致癌等不良效应。目的评估南方某市室外PM2.5中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源解析并评估健康风险,为进一步采取污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某市A、B、C区采集PM2.5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17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质量浓度(后简称“浓度”),富集因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其污染源,运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定量解析主要污染源,依据WS/T 777—2021《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评估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结果某市PM2.5浓度呈春冬季偏高、夏秋季偏低趋势,A、B、C区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6.7、31.9、24.4 μg·m−3,B、C区未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镉(Cd)、铝(Al)、锑(Sb)的富集因子>10,铜(Cu)、铅(Pb)、砷(As)、镍(Ni)、汞(Hg)、钼(Mo)的富集因子在1~10之间,锰(Mn)、钒(V)、铬(Cr)、钴(Co)、钡(Ba)、铍(Be)、铀(U)的富集因子≤1。源解析综合评价,A、C区和总体主要污染源是燃煤源,B区主要污染源是燃煤源,其次是工业工艺过程源、扬尘源。PM2.5中Cr和As致癌风险在1×10−6~1×10−4之间,15种金属和类金属慢性非致癌风险危险商均<1。结论某市PM2.5中Cr和As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应引起关注;针对工业、扬尘和燃煤等可能污染源采取有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