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模态超声弹性成像参数
甲状腺
弥漫性病变
结节
诊断
摘要:
目的:探究多模态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的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接受治疗的103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103例,经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学证实存在甲状腺结节,并根据结节的良恶性将良性结节患者56例纳入良性组,其他47例患者纳入恶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多模态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相关参数情况,比较组间差异,并探究各指标对其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结果:恶性组和良性组患者在性别、结节长径、结节部位、甲状腺功能异常、射线接触史、有无声晕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年龄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结节有血流占比(14.89%)、纵横比<1占比(74.47%)、以及边界清晰占比(27.66%)均低于良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5.634、5.112、12.465,P<0.05);恶性组患者淋巴转移(27.66%)、钙化占比(65.96%)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917、9.350,P<0.05);恶性组患者的向心性增强占比(76.60%)、不均匀增强占比(68.09%)、低/等增强占比(87.23%)、早期快退明显占比(63.83%)、增强后边界不清晰占比(91.49%)、快退占比(59.57%)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409、26.695、9.079、12.853、17.798、12.649,P<0.05);恶性组患者达峰强度低于良性组、达峰时间长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1、4.958,P<0.05)。两组的平均通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最小值、杨氏模量平均值、纵断面最大值、纵断面平均值、横断面最大值、横断面平均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97、9.100、12.191、7.616、6.310、4.679、5.355,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参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均对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达峰强度、达峰时间、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最小值、杨氏模量平均值、纵断面最大值、纵断面平均值、横断面最大值、横断面平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76、0.759、0.974、0.837、0.989、0.872、0.805、0.732、0.749。结论:多模态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的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其中杨氏模量的最大值、平均值、达峰强度和达峰时间对患者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AUC值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有效帮助临床医生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中准确鉴别结节的良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