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优质文化资源
直达基层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
数智赋能
乡村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设施
社会力量
摘要: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关键在基层,重点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文化强国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任务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综合运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手段,深刻把握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内涵价值、主要模式与实践特点,探索形成科学合理的直达基层路径和机制,是新时代理解和把握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政策要义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是面向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优质公共产品供给不充沛等现实问题的政策回应,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可以从强化公共文化设施总分馆体系、分类创新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体系、完善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和服务规范、激发基层群众文化创造活力等方面推动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直达和均衡发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客观规律,各地有机吸纳社会力量、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因地制宜形成了垂直供给、流动供给、协同供给、数字供给等实践模式,并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优质文化资源主体培育机制、供需匹配机制、均衡协调机制、数智赋能机制、基层创新机制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空间;以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为着眼,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不能仅限于优质文化资源单向度向下输送这一维度,还要有科学的供给侧机制,通过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来增强实效性,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才是应然之举;聚焦优质、直达、基层等现代公共文化文化服务体系的供需协调型要求,应该在城乡一体建设的大逻辑下分类和精准推进,在有机引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的协同供给格局,这既需要精准识别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共性规律和个性差异,又要因地制宜形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效能提升方案,重点是着力从组织、项目、技术、机制与能力等维度来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机制体系,并着力在经济支持、制度支持、智力支持、组织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形成切实的支撑和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