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 90年代 贸易条件 国内生产总值 1990年 1993年 流离失所者 私有化 营养不良 结构调整
摘要: 80年代是非洲“失去的十年”。1980—1990年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1.5%,人均收入平均每年下降1.3%。迈入90年代之时,人们曾对20世纪这最后十年寄以殷切的希望。然而90年代已逝去一半,非洲经济状况又如何呢?本文对90年代前五年非洲经济的发展作一粗略回顾,并对90年代后五年的经济前景作一初步预测。
关键词: 现代经济法 干预市场 经济生活 国家干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运行 现代市场经济 资产阶级 重商主义 必要限度
摘要: 论国家必要干预市场经济是经济法的精髓张宇霖,顾瑞,张立琤国家必要干预市场经济是经济法的精髓。把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必要干预的内涵,对加强经济立法、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及经济法理论研究,均具有指导意义。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史是国家必要干预经济生活...
关键词: 农业 贸易条件
摘要: 本文从分析1952~1992年农业贸易条件变化出发,研究了影响农业贸易条件变动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经济结构调整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民待遇 当地成份要求 外汇管理制度 完全自由兑换 外资政策 外贸体制 非关税措施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要迈几道槛?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司司长李仲周指出,由于中国仍处在市场过渡阶段,如果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将承担着比其它任何国家更为艰巨的结构调整义务.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将要求我国进行以下几个方面...
ISBN: (纸本)7300022626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张承 区域经济横向化 京津 联合协作 承德 河北 天津 张家口
摘要: 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通过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实现经济互补和分工协作,以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同时也促进发达地区的更快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是我国今后十五年一个值得重视和探讨的战略性问题。张家口、承德是河北省
摘要: 提要 萌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重商主义思想,在晚清新政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方面由少数改良派的宣传倡导发展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上层资产阶级和地方实力派的具体行动:另方面由对外贸易为中心发展工矿交通业转变为振兴和发展国内的工商实业,这一经济思想的确立,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商主义是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经济思想之一。它萌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是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刺激下,适应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倡导者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等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为主,也包括部分洋务派开明官僚。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地主阶级改革派龚自珍、魏源“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力求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中西贫富强弱的本源,并积极寻求抵制列强商品输出的有效途径,在反思传统“重农抑商”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士商平等”、“商战固本”和“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具有反抗传统和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主义思想。然而,由于当时提倡者大多地位低下,思想又多处在由封建经济观向资本主义经济观的过渡时期,新旧交替,错综复杂,当他们提出新的经济主张时,必然阻力重重,既要克服自身的思想障碍,又要反思传统经济观和反击顽固派的攻击。除旧和布新同时进行,制约了重商主义的实际成效。晚清重商主义在经历了甲午战败的刺激和维新运动的推波助澜后,到20世纪初年的新政时期,才达到了顶峰,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那么,新政时期的重商主义较之于洋务运动时期有哪些新的发展?其表现又如何呢?一、重商主义为统治阶级上层所接受,工商业渐渐获得了国家的保护经历甲午惨败深创巨痛的刺激和八国联军的毁灭性打击之后,朝野上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此时,清廷才真正意识到再继续依靠地主阶级维持统治已难以奏效,强必须先富,富必须依靠更改法令,振兴商务。尽管此时统治者绞杀维新人士的双手血迹未干,对维新派的余恨犹存,但惨痛的教训和严酷的现实使他们更加懂得:“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思振作,当议更张。”〔1〕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他们转而企图依靠资产阶级来解脱当前的厄境,把发展工商实业作为立国的出路。于是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专司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国家机构——商部。商部的成立,就经济政策看,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从此中国工商实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商部成立时,上谕宣称:“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总期扫除官习,联络一气,不得有丝毫隔阂。”〔2〕这道劝诫性上谕承认了国家在意识形态中的变化。之后,又颁布了公司法(1903年)和破产法(1906年),各大城市相继成立商会,而且清政府还调节官商关系,制定商律,抑制官吏勒索商人的陋习,宣布奖商保商。从此,华商亦“有商部以为之保护,有商律以为之维持”。〔3〕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信息不对称 内幕交易 内部交易 信息对称 重商主义 重商学派 经济学派 经济学家 邓小平 消费者
摘要: 所有这样四个问题,看来都跟我们长期沿用这个改革战略、没有对国有部门进行根本的体制改革有关。当然,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只是分析经济问题,但实际上,社会问题的基础、根源正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而有受冲击的危险。中央对这个问题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没有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不仅这几年来,早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
摘要: 摘要 重商主义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重商主义的衰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对重商主义的垄断独占制、黑奴贸易、殖民经济的核心地带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关键词 美国革命;影响;重商主义;衰落“重商主义”是亚当·斯密所使用的术语,以后被普遍接受,并被作为对16~18世纪流行于西欧、美洲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的总概括。进入19世纪后,重商主义衰落了,史学界较公认工业革命以及自由主义的兴起是重商主义衰落的主要原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主要原因不等于唯一原因,像重商主义衰落这样重大的历史课题,如果视野仅囿于工业革命,所得出的结论确是单薄的。本文尝试从美国革命的角度探索它对重商主义衰落的影响,以拓宽和加深对18、19世纪之交世界历史的认识。18、19世纪之交, 美洲大地爆发了普遍的民族独立革命运动。 从1775年开始到1789年止的美国革命,是美洲普遍革命的第一幕,它既是一次民族独立革命,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同时还是一次广泛的民族竞争参与运动。美国革命性质的多重性使它能对世界产生广泛的冲击和影响,重商主义亦在冲击和影响之列。正是在美国革命的冲击和影响下,重商主义衰落的历史行程大大加速了。我们可由下面三个方面来看。美国革命加速了欧洲各国放弃重商主义垄断独占制、朝自由主义过渡的过程垄断独占制是重商主义殖民政策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具体表现,达到垄断独占是重商主义时代宗主国对殖民地所施行一切法令、禁令、规章的最终目的,为此不惜以战争手段予以贯彻。重商主义的批评者亚当·斯密论及英国的殖民政策时写道:“英国统治殖民地的主要目的,或更确切地说唯一目的,一向就是维持独占……此种独占即是此等殖民地隶属我国的标志,亦是我国从这种隶属所得的唯一果实,英国一向用以维持这种隶属的费用,其实都是用来维持这种独占。”〔1 〕在这点上,欧洲各国的政策与英国的大同小异。美国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摧毁重商主义理论的最大实践者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美国革命有浓厚的民族竞争因素,要求破除人为设置的政治经济壁垒,以自由、平等的地位参与世界竞争。重商主义垄断独占制就是人为设置的壁垒。以北美与西印度群岛的经济联系为例,依据独占制的原则,英属北美殖民地只能与英属西印度的糖业岛屿进行生产和贸易上的交流。而地域窄小,又是在种植园奴隶制下萎缩生产的英属西印度岛屿远不足与地域广阔,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上日益勃兴的英属北美构成正常的生产和贸易运转关系,因为北美需要的是一个庞大的,足以提供生产原料和消费产品的市场,而英属西印度无法造就这样一个市场。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如粮食、木材、干鱼等,同时为了获取生产的原料,如酿酒的糖蜜等,北美人只能求助于走私,开展同法属、西属、荷属西印度岛屿的“非法”交往。所以革命前北美和英国围绕走私和反走私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实质就是破坏垄断独占制、进行自由贸易、参与竞争与维护垄断独占制、阻抑参与竞争的斗争。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利斯所指出的那样:“自由贸易是美国革命的重要因素。”〔2〕
摘要: 从1996年4月1日起,我国将对进口关税的平均税率下调30%,并在同时进一步大力削减其它非关税壁垒,这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实现贸易政策自由化的重大举措。随着整个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历史性发展阶段,我国的贸易政策也将会面临新的一轮根本性调整。中国贸易政策走向自由化势在必行,我们应当进一步积极地推动中国贸易政策自由化的进程。一、贸易政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贸易政策就是指国际贸易政策。任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讲都是国内经济政策的一种延伸,它必然受到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制约并随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贸易政策加速自由化趋势,是国民经济迅速成长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并对我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快速增长有着重大的意义。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作为两种不同的政策主张,实质上都只能适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在早期的争论中,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就明确地提出了贸易政策要随一国经济发展阶段而变化的思想,这一点后来被发展经济学及其他一些经济理论所继承,并为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实际上,从近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来看,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地都有一个如何从保护贸易政策转向自由贸易政策的问题。在一开始就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一个也没有,依靠长期奉行保护贸易政策而进入发达行列的国家也一个没有。自由贸易理论的创立者亚当·斯密和李加图等,没有明确地指出其适用的前提,这的确是一个缺陷,但自由贸易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不少国家在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时,常常忽略了保护贸易只是在特定时期内的一种有效手段,有意或无意地导致保护贸易政策长期化,因此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消极结果。保护贸易政策可能给一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主要有两个方面:从静态的角度来看,通过关税等手段限制外国商品的流入,使国内企业能在国内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从而能获得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后进国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上如果没有适当的贸易保护,本国的工业很难发展起来。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贸易保护会导致一国的生产资源从传统的经济部门如农业生产领域中转移到工业部门,同时对新生产业的保护还会出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关联等外部经济效益,从而使一国内在的生产资源禀赋状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后进国家来讲,贸易保护是启动工业化进程的必要措施,是民族工业早期发展阶段上的明智选择。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一是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因为贸易保护不仅意味着强迫消费者购买本国企业生产的价格相对高的商品,还常常使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造成消费的推迟甚至转移。二是生产效率的降低。受到保护的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竞争条件下那种改进技术和降低成本的内在的强大动力,并对其他相关的产业形成示范效应。三是利益分配的扭曲。贸易保护总是只能局限在一部分产业之中,而且受到保护的程度总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国总是有某些没有受到保护的产业成为利益上的纯粹的牺牲者,而一些保护程度较低的产业则可能得不偿失。显然,保护贸易政策实行的时间越长,社会各个方面所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